|
憶秦娥 / 作者:劉辰翁 |
收燈節。
霖鈴又似鰲山雪。
鰲山雪。
今宵清絕,今宵愁絕。
老人似少終然別。
癡癡更望春三月。
春三月。
花如人面,自羞余發。
|
|
憶秦娥解釋: 《憶秦娥》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劉辰翁。這首詩詞描述了一個名為收燈節的場景,通過描繪雪夜、老人和春花,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生命的感慨和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霖鈴又似鰲山雪。
鰲山雪。
今宵清絕,今宵愁絕。
老人似少終然別。
癡癡更望春三月。
春三月。
花如人面,自羞余發。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收燈節為背景,通過描繪雪夜中的景象和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光陰流轉和生命的思考。首句“霖鈴又似鰲山雪”以雨聲鈴聲喻雪花飄落,給人一種寒冷而靜謐的感覺。接著出現了“鰲山雪”這個意象,鰲山是一個高聳入云的山峰,表達了雪花的繁密和壯美。
下一句“今宵清絕,今宵愁絕”中的“清絕”表達了夜晚的寂靜和純凈,而“愁絕”則揭示了作者內心的憂愁和無奈。接著,詩中出現了“老人似少終然別”,表達了老人在時光流轉中逐漸離別的感慨。這句詩也可理解為對自身年齡增長和離別的思考。
最后兩句“癡癡更望春三月,春三月,花如人面,自羞余發”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期盼和對生命的感慨。作者癡癡地期待著春天的到來,春天被形容為花朵盛開的季節,花朵如同人的面容,也自然地引發了對自身年華老去的自省和惋惜之情。
整首詩通過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時光流轉的思考,表達了作者對生命短暫和歲月無情的感慨。同時,詩中也透露出對生命的珍惜和對美好事物的向往。這首詩以簡練而準確的語言,展現了劉辰翁獨特的意境和感受,給讀者帶來深深的思考和共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