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絳都春(燕亡久矣,京□適見似人,悵怨有感) / 作者:吳文英 |
南樓墜燕。
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
葉吹暮喧,花露震晞秋光短。
當時明月娉婷伴。
悵客路、幽扃俱遠。
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
別館。
秋娘乍識,似人處、最在雙波凝盼。
舊色舊香,閑雨閑云情終淺。
丹青誰畫真真面。
便只作、梅花頻看。
更愁花變梨E648,又隨夢散。
|
|
絳都春(燕亡久矣,京□適見似人,悵怨有感)解釋: 《絳都春(燕亡久矣,京□適見似人,悵怨有感)》是宋代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絳都春(燕亡久矣,京□適見似人,悵怨有感)
南樓墜燕。又燈暈夜涼,疏簾空卷。
葉吹暮喧,花露震晞秋光短。
當時明月娉婷伴。悵客路、幽扃俱遠。
霧鬟依約,除非照影,鏡空不見。別館。
秋娘乍識,似人處、最在雙波凝盼。
舊色舊香,閑雨閑云情終淺。
丹青誰畫真真面。便只作、梅花頻看。
更愁花變梨E648,又隨夢散。
譯文:
絳都的春天(燕國已久失,京城寥寥似有人,悵怨之情難挽回)
南樓墜燕,燈光迷離夜涼,疏簾空卷。
枝葉被風吹亂,花露搖曳在短暫的秋光中。
當時明月婉約地陪伴著我。對客路的悵然之情,幽扃與我同樣遙遠。
霧鬟依約,只有照影才能見到,鏡子里空空如也。離別的別館。
初次見到秋娘,她在人群中,最引人注目,雙眸凝視著我。
舊時的顏色和香味,像是被閑云和細雨洗刷得淺薄了。
誰能畫出真實的容顏?只能頻頻凝視梅花。
更加憂愁花兒變成梨,又隨著夢想散逝。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懷舊離愁的場景。詩人以絳都春天為背景,表達了對燕國的悵惋和對失去的人和事物的思念之情。
詩中的南樓墜燕象征著燕國的覆滅,而燈光迷離夜涼、疏簾空卷等描寫則凸顯了一種凄涼的氛圍。葉吹暮喧、花露搖曳等意象則表現了時光的匆匆和生命的短暫。
詩人在回憶過去時,提到了明月,明月作為寂寞與離別的象征,與悵客路、幽扃俱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霧鬟依約、鏡空不見等描寫則傳達了離別的悲涼和無奈。
詩中出現的秋娘是一個寓言形象,她的出現讓人感受到了詩人對美好過往的向往和對現實的不滿。舊色舊香的描寫表達了對過去的懷念,而閑雨閑云情終淺則反映了情感的淡化。
最后,詩人提到了梅花,梅花象征著堅強和堅持,頻頻凝視梅花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好和希望的寄托。
詩詞《絳都春》通過描繪詩人內心的離愁別緒和對過去的懷念,表達了對失去的燕國和人事的悲嘆之情。詩中運用了寓言意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寫,通過對比和意象的交織,創造出一種凄涼而又富有情感的氛圍。整首詩以細膩的筆觸和獨特的意象,展現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美好往事的深深眷戀,以及對現實的無奈和不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