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夢令 / 作者:吳文英 |
春在綠窗楊柳。
人與流鶯俱瘦。
眉底暮寒生,簾額時翻波皺。
風驟。
風驟。
花徑啼紅滿袖。
|
|
如夢令解釋: 《如夢令》是宋代吳文英所作的一首詩詞,描述了春天留連在綠窗楊柳之間的美妙景象。下面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春天來臨,綠窗外的楊柳搖曳生姿。人們與流鶯一起瘦弱地存在著。眉毛下面的暮寒感覺越來越重,窗簾上的波紋不時起伏。風變得急促,風變得急促。花徑上的鳥兒啼叫聲充滿了紅色,仿佛滿袖都是它們的呼喊聲。
詩意:
這首詩詞以春天的景象為背景,描繪了春天的美麗和柔和之感。綠窗楊柳搖曳生姿,呈現出春天的生機和活力。人們與流鶯一起感受到了春天的溫暖,但他們的狀況卻都很瘦弱,或許是因為春天剛剛開始,還沒有完全恢復元氣。作者通過描述眉底的暮寒和簾額上的波皺,創造了一種寒意和波動的氛圍,增加了詩詞的情感色彩。風驟的描寫使詩詞更加生動,花徑上鳥兒的啼叫聲則增添了一絲喧鬧和活潑的氣息,將春天的美景展現得淋漓盡致。
賞析:
《如夢令》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春天的景象,通過幾個意象的交織與對比,展現了春天的美麗與細膩。詩詞中運用了綠窗楊柳、流鶯、眉底暮寒、簾額波皺、花徑啼紅等形象,以及風驟的描寫,使整個詩詞充滿了生動感。作者通過描寫春天的景象,傳達了對春天的熱愛和對自然的敏感。同時,詩詞中的細節描寫也表達了作者對細微之處的關注和感受。
該詩詞以簡潔、自然的語言表達了春天的美景,讓讀者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春天的魅力。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詩詞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贊美之情,同時也傳遞了對生命的感悟和對人情世故的思考。整首詩詞以自然景物為媒介,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