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 / 作者:吳文英 |
冬分人別。
渡倦客晚潮,傷頭俱雪。
雁影秋空,蝶情春蕩,幾處路窮車絕。
把酒共溫寒夜,倚繡添慵時節。
又底事,對愁云江國,離心還折。
吳越。
重會面,點檢舊吟,同看燈花結。
兒女相思,年華輕送,鄰戶斷簫聲噎。
待移杖藜雪后,猶怯蓬萊寒闊。
最起晚,任鴉林催曉,梅窗沈月。
|
|
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解釋: 《喜遷鶯(甲辰冬至寓越,兒輩尚留瓜涇蕭寺)》是宋代吳文英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冬分人別。渡倦客晚潮,
傷頭俱雪。雁影秋空,
蝶情春蕩,幾處路窮車絕。
把酒共溫寒夜,倚繡添慵時節。
又底事,對愁云江國,離心還折。
吳越。重會面,點檢舊吟,同看燈花結。
兒女相思,年華輕送,鄰戶斷簫聲噎。
待移杖藜雪后,猶怯蓬萊寒闊。
最起晚,任鴉林催曉,梅窗沈月。
詩意:
這首詩詞以冬至時分為背景,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痛苦和對家鄉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渡河的旅客和傷感的氛圍,以及秋天的雁影和春天的蝶情,表達了人們在漫長旅途中的困頓和路途的艱難。作者與朋友共飲寒夜中的酒,依靠著溫暖的繡品,增添了一份慵懶的時光。然而,作者仍然憂心忡忡,面對江國的憂愁云彩,離別的心情又一次復發。
吳越指的是吳國和越國,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作者期待重逢,共同回憶過去的吟唱,一起觀賞燈花的綻放。詩中還流露出兒女相思的情感,年華輕輕地逝去,鄰居的簫聲也漸漸消失。作者希望在雪后移動杖藜(拄杖的行李)之后,克服對蓬萊(神話中仙境之一)廣闊而寒冷的恐懼,勇敢地前行。然而,最后一句表達了作者起得很晚,隨意聽從烏鴉林中的叫聲,梅花窗外的月光已經沈沒,暗示著一種寂寥的氛圍。
賞析:
這首詩詞以冬至時節為背景,通過描繪離別和思鄉的情感,展現了作者內心的痛苦和憂愁。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細膩的描寫,如倦客渡河、雁影秋空、蝶情春蕩等,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旅途中的艱辛和漫長。詩的后半部分主要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思念和對重逢的期待,以及對時間的流逝和歲月的輕疏的感慨。
整首詩的語言優美,意境深遠,通過細膩而獨特的描寫,將讀者帶入了作者內心的世界。作者巧妙地運用季節、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的交織,使詩詞充滿了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眷戀之情。同時,詩中也透露出一定的孤寂和寂寥感,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轉和人生短暫的思考。
這首詩詞的美在于其細膩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通過景物和情感的交融,傳遞給讀者一種深沉的離愁別緒和對故鄉的思念之情。讀者在賞析這首詩詞時,可以感受到作者內心的痛苦和憂愁,同時也能夠對自己的情感產生共鳴,體味到離別和思鄉的復雜情感。整首詩詞充滿了詩意和意境,讓人在閱讀中產生共鳴和思考,體驗到詩歌獨特的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