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石炭 / 作者:蘇軾 |
君不見前年雨雪行人斷,城中居民風裂骭。
濕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門無處換。
豈料山中有遺寶,磊落如{上左醫右殳下石}萬車炭。
流膏迸液無人知,陣陣腥風自吹散。
根苗一發浩無際,萬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
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
為君鑄作百鏈刀,要斬長鯨為萬段。
|
|
石炭解釋:
《石炭》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雨雪天氣中人們生活的艱辛和山中石炭的珍貴。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君不見前年雨雪行人斷,
城中居民風裂骭。
濕薪半束抱衾裯,
日暮敲門無處換。
豈料山中有遺寶,
磊落如萬車炭。
流膏迸液無人知,
陣陣腥風自吹散。
根苗一發浩無際,
萬人鼓舞千人看。
投泥潑水愈光明,
爍玉流金見精悍。
南山栗林漸可息,
北山頑礦何勞鍛。
為君鑄作百鏈刀,
要斬長鯨為萬段。
詩意和賞析:
《石炭》以雨雪天氣中的艱辛生活和山中石炭的珍貴為主題,通過描繪冬天城中居民的困苦生活和山中石炭的珍貴之處,表達了作者對艱難環境下人們的堅韌和對珍貴資源的贊美之情。
詩的開篇點明了前年雨雪天氣對行人的影響,道出城中人們受困的景象,描繪了居民們生活的艱辛和貧困。城中的人們只能用半束濕薪來取暖,日暮敲門卻找不到更多的柴火。
接著,詩人展示了山中石炭的珍貴之處。他稱之為"遺寶",形容其磊落如萬車,表達了其數量之多和價值之高。然而,這些珍貴的石炭資源卻被人們所不知曉,流膏迸液的情形只有風吹散的腥風才能感知到。
詩的后半部分,作者以根苗一發浩無際的景象形容山中石炭的豐富,表現了其數量巨大。這樣的景象激勵著萬人,引起千人的關注和鼓舞。作者進一步以投泥潑水愈光明、爍玉流金見精悍的比喻,表達了石炭的價值和品質之高。
最后兩句以南山栗林漸可息、北山頑礦何勞鍛的描述,暗喻著石炭資源的豐富和珍貴程度。作者以百鏈刀要斬長鯨為萬段來形容這些寶貴的石炭資源的珍貴和重要性。
整首詩通過對城中人們艱難生活和山中石炭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貧困環境下人們堅韌不拔的敬佩和對珍貴資源的珍重之情。同時,詩中運用了豐富的形象和比喻,使得詩詞更具藝術感和感染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