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曲獻仙音(大石) / 作者:周邦彥 |
蟬咽涼柯,燕飛塵幕,漏閣簽聲時度。
倦脫綸巾,困便湘竹,桐陰半侵朱戶。
向抱影凝情處。
時聞打窗雨。
耿無語。
嘆文園、近來多病,情緒懶,尊酒易成間阻。
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翠幕深中,對徽容、空在紈素。
待花前月下,見了不教歸去。
|
|
法曲獻仙音(大石)解釋: 詩詞:《法曲獻仙音(大石)》
朝代:宋代
作者:周邦彥
蟬咽涼柯,燕飛塵幕,漏閣簽聲時度。
倦脫綸巾,困便湘竹,桐陰半侵朱戶。
向抱影凝情處。時聞打窗雨。耿無語。
嘆文園、近來多病,情緒懶,尊酒易成間阻。
縹緲玉京人,想依然、京兆眉嫵。
翠幕深中,對徽容、空在紈素。
待花前月下,見了不教歸去。
中文譯文:
蟬聲咽在涼爽的柯葉里,燕子飛過滿是塵埃的帷幕,漏閣中簽聲時時度過。
我疲倦地摘下絲制巾帽,困倦地依靠在湘江邊的竹子旁,桐樹的陰影滲透進紅漆門戶。
在這里,我沉浸在對影子的深情之中。雨打在窗戶上,我默默無言。
我嘆息著文園,近來病痛纏身,情緒懶散,酒杯變成了隔閡。
那縹緲的玉京之人,我想起她依然美麗,京兆的眉嫵媚動人。
翠綠的幕簾深深地遮掩,對著那華美的容顏,只空留下紈绔的衣裳。
等待花前月下的時刻,即便相見也不愿讓她離去。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周邦彥內心深處的情感和思緒。他以凄涼的意象表達了自己的病痛之苦和對遠離的愛人的思念之情。
詩的開篇,以蟬聲咽在涼柯中、燕子飛過塵幕為景,展示了一種寂寞和遠離塵囂的意境。漏閣中的簽聲時時度過,暗示著時光的流逝和無常的變化。
接著,詩人以自己倦倒的形象和湘江邊的竹子相映成趣,表達了身心疲憊的狀態。桐陰半侵朱戶,折射出寧靜的環境與內心的落寞之間的對比。
接下來的幾句表達了詩人對心中所愛的人的思念之情。他抱著影子凝視,時聽窗外雨聲,表達出對愛人的深情和默默守候的態度。耿無語則表現了他內心的苦悶和無法言喻的感受。
詩的后半部分,詩人嘆息自己近來的多病和情緒的懶散,感嘆酒杯成為了隔閡,使他與愛人之間的距離更加遙遠。
他對玉京之人的想念與京兆眉嫵媚的美麗相結合,表達了對愛人容顏的懷念和眷戀之情。翠幕深中,對徽容空在紈素,描述了他對愛人的思念之中,美好的形象如今只能留存在腦海中,無法實際觸及。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期待花前月下的相見時刻,但即使相見,也不愿意讓愛人離去,展現了他對愛人的依戀和情感的深厚。
整首詩以清幽的景象和深沉的情感,描繪了詩人內心世界的苦悶和思念之情。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個人感受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愛情和遠離之痛的思考和感悟。這首詩情緒細膩,意境深遠,給人以沉靜和回味的感覺,展現了宋代詩人的獨特魅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