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沙溪(四之四) / 作者:周邦彥 |
寶扇輕圓淺畫繒。
象床平穩細穿藤。
飛蠅不到避壺冰。
翠枕面涼頻憶睡,玉簫手汗錯成聲。
日長無力要人憑。
|
|
浣沙溪(四之四)解釋: 《浣沙溪(四之四)》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寶扇輕圓淺畫繒。
象床平穩細穿藤。
飛蠅不到避壺冰。
翠枕面涼頻憶睡,
玉簫手汗錯成聲。
日長無力要人憑。
詩意:
這首詩以描繪一個夏日午后的閑適場景為主題。詩中展現了清涼、寧靜和慵懶的氛圍。通過描寫寶扇、象床、避壺冰等細節,表達了舒適和消遣的感受。詩人在午睡的時候回憶起以前的涼爽感覺,并描述了他手持玉簫時,因為手心的汗水而發出的聲音。整首詩表現了夏日午后的愜意和無力,以及對涼爽和清凈環境的向往。
賞析:
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創造了一種清涼寧靜的氛圍,讓讀者感受到夏日午后的愜意和慵懶。以下是對每個句子的賞析:
-"寶扇輕圓淺畫繒":寶扇是一種精致的扇子,周邦彥用它來描繪夏日午后的清涼感。輕圓淺畫的形容詞使得扇子顯得細膩而精巧,畫繒則強調了裝飾的精美。
-"象床平穩細穿藤":象床是一種涼爽的床鋪。平穩和細穿藤的描寫表達了床鋪的舒適和涼爽,給人一種想要休憩的感覺。
-"飛蠅不到避壺冰":這句表達了飛蠅也無法接近避壺中的冰塊。避壺是一種用來避暑的器具,壺中的冰塊使周圍的空氣變得涼爽,讓人感到清爽宜人。
-"翠枕面涼頻憶睡":翠枕是用翠綠色綢緞制作的枕頭,這里表示枕頭的涼爽。詩人在午睡時回憶起以前睡覺時的清涼感受,表達對夏日午后休憩的向往。
-"玉簫手汗錯成聲":詩人手持玉簫吹奏,但因為手心的汗水而發出了錯誤的聲音。這一句描寫了夏日炎熱的氣候,即使在休閑娛樂的時刻也難以避免不適。
-"日長無力要人憑":這句表達了夏日午后的慵懶和無力感,日頭長時間高掛,人們無力行動,需要依靠他人的支持。
整首詩以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現了夏日午后的清涼和慵懶的氛圍,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這種愜意的境界,并對清涼和舒適的環境產生共鳴。詩人通過對細節的描寫和對感受的回憶,讓讀者在想象中沉浸在一個寧靜而涼爽的夏日午后,感受到一種放松和安逸的心境。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詩人對清涼和舒適環境的向往,同時也透露出對夏日炎熱的不適和無力感的抱怨。讀者可以通過品味這首詩,感受到詩人對自然環境和人生狀態的感悟,以及對舒適和寧靜的渴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