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風流子(大石秋怨·秋景) / 作者:周邦彥 |
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
望一川暝靄,雁聲哀怨,半規涼月,人影參差。
酒醒后,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
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余悲。
亭皋分襟地,難拚處、偏是掩面牽衣。
何況怨懷長結,重見無期。
想寄恨書中,銀鉤空滿,斷腸聲里,玉筋還垂。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
|
風流子(大石秋怨·秋景)解釋: 《風流子(大石秋怨·秋景)》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楓林凋晚葉,關河迥,楚客慘將歸。
楓林的葉子在秋天凋謝,關河的水流遠離,楚地的游子即將悲慘地歸來。
這里描繪了秋天的景色,楓林的葉子凋零,關河的水流離去,預示著孤寂和離別的氛圍。楚地的游子即將返回,暗示著歸鄉的艱難和悲傷。
望一川暝靄,雁聲哀怨,半規涼月,人影參差。
眺望遠處的一江暮霧,雁鳴悲傷,半圓的涼月,人的身影參差不齊。
這里描繪了秋夜的景象,江上彌漫著暮霧,映襯著哀怨的雁聲。涼月半圓,而人的身影在夜幕中交錯。這些描寫增添了詩詞中的憂傷和孤獨情感。
酒醒后,淚花銷鳳蠟,風幕卷金泥。
醒來后,酒醉時的淚花已經褪去,風簾卷起了金色的塵土。
詩中的人物在酒醉后醒來,發現自己的淚痕已經干涸,而風簾吹起了金色的塵土,暗示著人生的無常和變遷。
砧杵韻高,喚回殘夢,綺羅香減,牽起余悲。
砧杵敲擊出高昂的韻律,喚醒了殘留的夢境,華麗的衣裳的香氣漸漸消退,引起了余下的悲傷。
這些描寫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思緒和情感的起伏。砧杵敲擊的聲音帶來了殘留夢境的回憶,華麗的衣裳的香氣的減退則引發了更多悲傷的情緒。
亭皋分襟地,難拚處、偏是掩面牽衣。
在亭子和小山之間,難以拼湊的地方,偏偏是遮住臉,牽扯衣角的地方。
這里描繪了一個難以拼湊和困難的地方,人們在這里遮住臉,牽扯衣角,表達了內心的痛苦和困惑。
何況怨懷長結,重見無期。
更何況怨恨和憂傷一直存在,重逢的希望無期。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怨恨和憂傷長久存在,再次相見的希望渺茫。
想寄恨書中,銀鉤空滿,斷腸聲里,玉筋還垂。
想要寄托怨恨之情于書中,銀鉤卻是空虛的,斷腸之聲中,美玉的琴弦依然懸垂。
這里表達了詩人內心的憤恨和傷感。詩人希望通過書信來表達自己的怨恨,但銀鉤卻是空虛的,無法真正傳達內心的情感。在悲傷的聲音中,美玉的琴弦依然懸垂,暗示著詩人內心的傷痛無法釋放。
多少暗愁密意,唯有天知。
有多少隱秘的憂愁和深意,只有天知道。
這句話表達了詩人內心深處的痛苦和憂愁,而只有上蒼可以真正理解。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風流子(大石秋怨·秋景)》描繪了秋天的凄涼景色和詩人內心的憂傷和怨恨。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情感的抒發,詩人表達了對離別和孤寂的痛苦感受,以及對人生無常和命運的思考。整首詩詞以凄涼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展現了宋代文人的獨特情懷和內心世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