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奴兒 / 作者:周邦彥 |
香梅開后風傳信,繡戶先知。
霧濕羅衣。
冷艷須攀最遠枝。
高歌羌管吹遙夜,看即分披。
已恨來遲。
不見娉婷帶雪時。
|
|
丑奴兒解釋: 《丑奴兒》是宋代文人周邦彥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香梅開放后,風傳來消息,
刺繡的窗戶先知道。
霧氣濕透了羅衣。
冷艷的花朵只能攀援最高的樹枝。
高聲歌唱羌管吹奏,尋找遙遠的夜晚,
看到即分開披散。
我已經感到憤慨,為什么來得這么晚?
不見那娉婷的姿態帶著雪花的時候。
詩意:
《丑奴兒》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寒冷的冬天景象。詩中以香梅為引子,表達了作者對春天到來的期待。香梅開放后,風傳來了春天即將到來的消息,這一信息首先被窗戶上的刺繡所知曉。霧氣彌漫,使得羅衣濕透,寒冷的氣息彌漫在整個環境中。然而,冷艷的花朵卻只能開在最高的樹枝上,無法觸及。在這樣的環境下,作者高聲歌唱,吹奏羌管,渴望尋找遙遠的夜晚。然而,當作者看到這樣的景象時,卻感到失望和憤慨,因為他沒有看到那娉婷的姿態帶著雪花的時刻。
賞析:
《丑奴兒》以冬天的景象作為背景,通過描繪寒冷的氣候和孤寂的花朵,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渴望和不滿。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將冷艷的花朵與作者內心的情感相對照。作者以高歌羌管的方式來尋找遙遠的夜晚,暗示了他對溫暖和美好的追求。然而,當他最終看到這樣的景象時,卻感到失望和遺憾,因為他錯過了那個娉婷的姿態帶雪的時刻。這種情感的表達使得詩詞充滿了對生命短暫和時光流逝的思考,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美好事物的珍惜和把握的意愿。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春天的向往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同時也透露出對時間的思考和對逝去時光的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