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相思(閨怨) / 作者:周邦彥 |
馬如飛。
歸未歸。
誰在河橋見別離。
修楊委地垂。
掩面啼。
人怎知。
桃李成陰鶯哺兒。
閑行春盡時。
|
|
長相思(閨怨)解釋: 《長相思(閨怨)》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馬如飛。歸未歸。
誰在河橋見別離。
修楊委地垂。掩面啼。
人怎知。桃李成陰鶯哺兒。
閑行春盡時。
詩意:
這首詩以女子的長相思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一個女子驅馬離去的情景,她似乎已經遠去,但是否已歸來還不得而知。在河橋上,有人目睹了他們的離別。女子的秀發垂落在楊樹上,她掩面痛哭。然而,人們卻無法真正理解她內心的痛苦。當桃李花凋零時,黃鶯將孩子喂養,這是春天逝去的象征。整首詩表達了作者對離別和思念的深沉感受。
賞析:
《長相思(閨怨)》是一首充滿離別和思念情感的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詩人將女子的悲傷與自然景物相結合,表達了離別之痛和深深的思念之情。詩中運用了對比和象征的手法,增強了詩意的層次感。例如,馬如飛和歸未歸的描寫傳遞了離別的無常和未知性。修楊委地垂和掩面啼則展示了女子內心的痛苦和無奈。詩末的桃李成陰鶯哺兒和閑行春盡時,通過自然景物的變化,暗示了時間的流逝和春天的離去,進一步強化了離別和思念的主題。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以其深情和細膩的描寫,表達了離別和思念的悲傷情感,展示了宋代文學中閨怨題材的特點。它在表達個人情感的同時,也融入了自然景物的意象,增添了詩意的豐富性和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