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宴清都(中呂) / 作者:周邦彥 |
地僻無鐘鼓。
殘燈滅,夜長人倦難度。
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
賓鴻謾說傳書,算過盡、千儔萬侶。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極須賦。
凄涼病損文園,徽弦乍拂,音韻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夢魂飛去。
秋霜半入清鏡,嘆帶眼、都移舊處。
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
|
|
宴清都(中呂)解釋: 《宴清都(中呂)》是宋代文學家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地僻無鐘鼓。
殘燈滅,夜長人倦難度。
寒吹斷梗,風翻暗雪,灑窗填戶。
賓鴻謾說傳書,
算過盡、千儔萬侶。
始信得、庾信愁多,江淹恨極須賦。
凄涼病損文園,
徽弦乍拂,音韻先苦。
淮山夜月,金城暮草,夢魂飛去。
秋霜半入清鏡,
嘆帶眼、都移舊處。
更久長、不見文君,歸時認否。
中文譯文:
偏僻的地方沒有鐘鼓聲。
殘留的燈火逐漸熄滅,長夜讓人疲倦難耐。
寒風吹斷了蘆葦的莖,風吹動著暗暗的雪花,灑滿了窗戶。
賓客們急于傳遞書信,
算計已經盡遍,千千萬萬的伙伴。
直到現在才相信,庾信的憂愁如此之多,江淹的怨恨已經極致,必須要有所抒發。
凄涼的疾病摧毀了這座文學園地,
琴弦突然撥動,音韻先是苦澀的。
淮山的夜月,金城上殘草,夢魂飛離。
秋霜已經覆蓋了一半清澈的鏡子,
嘆息著帶著眼淚,都移動到了舊地。
時間過得更加漫長,不曾見到心愛的文君,歸來時是否還能認出。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寂靜而凄涼的夜晚場景,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孤獨和失落。首句"地僻無鐘鼓"暗示了這個地方是一個偏僻的地方,沒有熱鬧的聲音和活動。接著詩人通過描寫殘燈熄滅、夜晚漫長,以及寒風斷梗、風雪灑滿窗戶,進一步強調了寂靜和荒涼的氛圍。
在這樣的環境中,賓客們急于傳遞書信,但這種忙碌和交往并不能填補作者內心的空虛。通過提到庾信和江淹,詩人表達了他對庾信、江淹那樣的才子才情的羨慕和敬佩,同時也流露出自己的憂愁和怨恨。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所處的文園的凄涼景象,琴弦乍拂的音韻苦澀無味,夜月下的山和城已經荒蕪,作者的夢魂也飄離了這個地方。最后一句提到秋霜覆蓋的清鏡,暗示了歲月的流轉和變遷,作者帶著嘆息離開了舊地,心中更加漫長地思念著未見的文君。
整首詩以寂靜和荒涼的意象營造出一種憂愁和孤獨的氛圍。詩中運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環境來表達作者內心的情感。同時,對庾信和江淹的提及,以及對文園的描寫,進一步展示了詩人對才情和文學的向往和追求。
這首詩詞以其凄涼的意境和深沉的情感,表達了作者對孤獨和失落的感受,以及對才情和文學的追求。詩人通過描繪荒涼的環境和寂靜的夜晚,以及對庾信和江淹的崇敬和憂愁,將自己內心的情感與外部的景物相融合,展現出深刻的詩意和情感。整首詩詞給人以憂郁而凄美的感覺,引發讀者對孤獨、人生和文學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