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桃源(大石·第二) / 作者:周邦彥 |
菖蒲葉老水平沙。
臨流蘇小家。
畫闌曲徑宛秋蛇。
金英垂露華。
燒蜜炬,引蓮娃。
酒香薰臉霞。
再來重約日西斜。
倚門聽暮鴉。
|
|
醉桃源(大石·第二)解釋: 《醉桃源(大石·第二)》是宋代文人周邦彥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菖蒲葉老水平沙。
臨流蘇小家。
畫闌曲徑宛秋蛇。
金英垂露華。
燒蜜炬,引蓮娃。
酒香薰臉霞。
再來重約日西斜。
倚門聽暮鴉。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美麗的桃源景象,描述了一處寧靜幽美的場景,充滿了濃郁的醉意和詩情畫意。通過詩人的描寫,讀者可以感受到桃源的寧靜和美麗,以及其中的一些細膩情感。
賞析:
首先,詩的開篇以“菖蒲葉老水平沙”作為描寫,表達了作者對桃源的向往。菖蒲葉老,說明這里已經有悠久的歷史,水平沙則暗指這個地方是一片平靜的沙地。接著,詩中出現了“臨流蘇小家”,描繪了一個靠近水流的小屋,增添了人煙稀少、寧靜幽美的氛圍。
詩中的“畫闌曲徑宛秋蛇,金英垂露華”用生動的比喻描繪了桃源中蜿蜒曲折的小徑和垂掛的金英花。宛秋蛇指小徑彎曲如蛇,金英垂露華則描繪了花朵的美麗景象。這些描寫使得讀者仿佛置身于桃源之中,感受到了其中的自然之美。
接下來的兩句“燒蜜炬,引蓮娃。酒香薰臉霞。”將桃源的美景與熱鬧的場面相結合。燒蜜炬和引蓮娃暗示了桃源中的宴會和娛樂活動,酒香薰臉霞則形容了宴會的熱鬧和喜慶氛圍。
最后兩句“再來重約日西斜。倚門聽暮鴉。”則表達了詩人對桃源的離別之情。詩人愿意再來此地,但時間已經過去,太陽西斜,意味著日落之時,詩人倚門聆聽暮鴉的聲音,暗示著他即將離去。
整首詩通過對桃源的描寫,以及其中的自然景色、熱鬧場景和離別情感,創造出了一種幽靜而又豐富多彩的意境,給人以美好的遐想和感受。讀者在閱讀這首詩時,可以沉浸在桃源的美麗之中,感受詩人的情感表達和對理想境地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