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鄉子(詠秋夜) / 作者:周邦彥 |
戶外井桐飄。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覺秋聲引雁高。
羅帶束纖腰。
自剪燈花試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
為問江頭早晚潮。
|
|
南鄉子(詠秋夜)解釋: 《南鄉子(詠秋夜)》是宋代詩人周邦彥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戶外井桐飄。
淡月疏星共寂寥。
恐怕霜寒初索被,中宵。
已覺秋聲引雁高。
羅帶束纖腰。
自剪燈花試彩毫。
收起一封江北信,明朝。
為問江頭早晚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秋夜的景象。井邊的桐樹葉隨風飄落,天空中的月亮和星星稀疏地閃耀,整個夜晚顯得非常寂靜。詩人擔心霜寒初臨,準備將被子找出來蓋上,在半夜時刻感受到秋天的聲音,引起了高飛的雁群。詩人提到了一個女子,她用羅帶束起纖細的腰身,自己剪下燈花來試驗彩筆的顏色。在明天收到一封來自江北的信件后,詩人思索著問候江頭的潮水是在早晨還是傍晚漲潮。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秋夜的景象為主線,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秋天的感受和思考。詩中運用了很多意象和細節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夜晚的寂靜和秋天的涼意。詩人通過描述井桐飄落、淡月疏星、霜寒索被等景象,傳達了秋夜的清幽之感。同時,詩中也表達了詩人對秋天的獨特感受,如聽到秋天的聲音、看到高飛的雁群等,進一步增強了詩詞的秋意。
詩中出現的女子形象以及她剪燈花試彩毫的情節,給詩詞增添了一絲溫馨和生活氣息。這種細節描寫使整首詩詞更加生動有趣,同時也體現了詩人對日常生活的關注和熱愛。
最后,詩人以問候江頭潮水的方式結束了詩詞,這種問候不僅表達了詩人對江頭景色的思念,也展示了詩人對生活中的瑣事和自然變化的關注。整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思考,展現了詩人對秋夜的感慨和思索,同時也使讀者能夠感受到秋天的美好和獨特的氛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