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醉桃源(大石) / 作者:周邦彥 |
冬衣初染遠山青。
雙絲云雁綾。
夜寒袖濕欲成冰。
都緣珠淚零。
情黯黯,悶騰騰。
身如秋后蠅。
若教隨馬逐郎行。
不辭多少程。
|
|
醉桃源(大石)解釋: 《醉桃源(大石)》是宋代詩人周邦彥的作品。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冬衣初染遠山青。雙絲云雁綾。夜寒袖濕欲成冰。都緣珠淚零。情黯黯,悶騰騰。身如秋后蠅。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
中文譯文:
冬天的衣裳初染遙遠山青。
絲綢薄紗隱約如云雁的羽毛。
夜晚的寒冷讓袖口濕潤欲結成冰。
這都是因為珠淚不斷滴落。
情感黯淡、心情沉悶。
身體如同秋后的蒼蠅。
如果有機會跟隨著馬兒追尋心儀的郎君。
無論走多遠的路途,都不會推辭。
詩意和賞析:
《醉桃源(大石)》描繪了詩人內心中的憂愁和孤寂之情。詩的開頭以冬天的景色作為背景,通過描述染上青色的遠山和輕盈如云雁羽毛的雙絲綢織品,展現了冬日的寒冷和凄涼。接下來,詩人用夜晚的寒冷讓袖口濕潤欲結冰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悲傷和痛苦,這種情感源于珠淚不斷滴落,暗示了詩人心中的失望和離別之痛。
詩中的“情黯黯,悶騰騰”以及“身如秋后蠅”這些形象的描寫,進一步強調了詩人內心的郁悶和孤獨。最后兩句“若教隨馬逐郎行,不辭多少程”,表達了詩人對于與心儀的郎君相伴而行的渴望,不論路途多遠,都不會推辭。這種堅定而執著的態度,展示了詩人對于愛情的追求和執著。
整首詩運用了冬天的景色和寒冷的氣候,以及詩人內心的憂愁和孤寂,表達了對愛情的渴望和對離別的痛苦的深刻感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獨特的意象,詩人成功地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景色相融合,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了濃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既具有宋代詩人的典型風格,又展現了周邦彥獨特的感受和表達方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