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 / 作者:蘇軾 |
朔野方赤地,河堧但黃塵。
秋霖暗豆漆,夏旱臞麥人。
逆旅唱晨粥,行皰得時珍。
青班照匕箸,脆響鳴牙齦。
玉食謝故吏,風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適,浩蕩寄此身。
爭勸加餐食,實無負吏民。
何當萬里客,歸及三年新。
|
|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解釋:
《過湯陰市得豌豆大麥粥示三兒子》是宋代文學家蘇軾的作品。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朔野方赤地,
河堧但黃塵。
秋霖暗豆漆,
夏旱臞麥人。
逆旅唱晨粥,
行皰得時珍。
青班照匕箸,
脆響鳴牙齦。
玉食謝故吏,
風餐便逐臣。
漂零竟何適,
浩蕩寄此身。
爭勸加餐食,
實無負吏民。
何當萬里客,
歸及三年新。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在湯陰市過程中獲得豌豆大麥粥的情景,并通過這一場景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詩中通過描寫朔野的貧瘠和河堧的黃土,表現了自然環境的荒涼和艱苦。秋天的雨水無法滋潤豆田,夏天的旱災使麥田凋零,農民們生活困苦。然而,即使在逆境中,作者也能夠品嘗到稀有的豌豆大麥粥,這使他感到無比珍貴和感激。作者用青瓷碗和筷子來吃粥,發出脆響的聲音,凸顯了饑餓和渴望的強烈感受。他通過食物的簡單享受表達了對過去官員身份的告別,愿意與民同食。最后,他表達了對自己漂泊流離的生活狀態的思考,希望將來能夠成為一個無負擔的旅行者,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農民的艱辛生活和作者在其中的體驗。通過對自然環境和農田的描繪,詩中傳達了對嚴峻現實的感知和對逆境中的希望。作者通過豌豆大麥粥這一看似平凡的食物,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對簡單幸福的珍視。詩中的青瓷碗和筷子以及脆響的聲音給人以生動的感官體驗,使讀者能夠更加身臨其境地感受到作者的情感。最后,詩人表達了對歸隱和重新開始的向往,希望能夠擺脫現有的束縛,過上自由自在的生活。整首詩以樸素的語言、真實的情感和深遠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寫作風格和對人生的獨到見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