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失題二首 / 作者:蘇軾 |
山行似覺鳥聲殊,漸近神仙簡寂居。
門外長溪容凈足,山腰苦筍耿盤蔬。
喬松定有藏丹處,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蒼髯年八十,養(yǎng)生世世授遺書。
|
|
失題二首解釋:
《失題二首》
山行似覺鳥聲殊,
漸近神仙簡寂居。
門外長溪容凈足,
山腰苦筍耿盤蔬。
喬松定有藏丹處,
大石仍存拜斗余。
弟子蒼髯年八十,
養(yǎng)生世世授遺書。
中文譯文:
山行時感覺鳥聲不同尋常,
逐漸接近神仙簡樸的居所。
門外的長溪清澈可足以洗足,
山腰的苦筍和盤蔬菜照耀著光芒。
高大的松樹一定有藏匿丹藥的地方,
巨石依然保留著供奉拜斗的痕跡。
年過八旬的長者,他的弟子,
將養(yǎng)生之道代代相傳,傳授下來的是珍貴的經(jīng)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所寫,他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失題二首》描述了一幅山行的景象,通過景物的描繪與思考,表達了一種追求簡樸與長壽的理想生活態(tài)度。
首先,詩人感嘆山行時鳥聲的特殊之處,暗示自己的心境也與眾不同,與常人有所區(qū)別。接著,他描述了一個神仙般簡樸的居所,暗示了他對于返璞歸真、追求簡單生活的向往。在他眼中,門外的長溪是純凈不染的,足以洗凈塵世的煩惱。山腰上的苦筍和盤蔬,象征著樸素的生活,耀眼而美好。
詩中出現(xiàn)的喬松和大石,暗示了自然界的長壽和堅固。喬松可能是指高大的松樹,傳說松樹有護身和延年益壽的功效,因此詩中描述喬松定有藏丹藥的地方,暗示了長壽的希望。大石則象征著歷史的沉淀和堅定不移的信仰,仍然保留著拜斗的痕跡,傳遞著一種堅守和虔誠的精神。
最后,詩中出現(xiàn)了年過八旬、蒼髯的長者和他的弟子。長者代表著經(jīng)驗豐富和智慧,他的弟子則象征著傳承和延續(xù)。詩人通過長者和弟子的形象,表達了養(yǎng)生之道代代相傳的意義,強調(diào)了對長壽和健康的追求,以及智慧和知識的傳承。這也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化中對于長壽和傳統(tǒng)價值的重視。
總的來說,蘇軾的《失題二首》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表達了對簡樸生活和長壽的向往,以及對傳統(tǒng)智慧和價值的重視。這首詩通過寥寥數(shù)語,展現(xiàn)了詩人對于人生意義的思考,賦予讀者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