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賢師琴 / 作者:蘇軾 |
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
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従前箏笛耳。
|
|
聽賢師琴解釋:
《聽賢師琴》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大弦春溫和且平,
小弦廉折亮以清。
平生未識宮與角,
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
門前剝啄誰叩門,
山僧未閑君勿嗔。
歸家且覓千斛水,
凈洗従前箏笛耳。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寫聽琴為主題,表達(dá)了作者對音樂的喜愛和對心靈的寧靜追求。
首句“大弦春溫和且平,小弦廉折亮以清”,通過對琴弦的描繪,表達(dá)了春天的和煦溫暖以及琴聲的清澈明亮。大弦溫和平穩(wěn),小弦清脆悅耳,形成了和諧的音樂。
接下來的兩句“平生未識宮與角,但聞牛鳴盎中雉登木”,表達(dá)了作者對音樂知識的匱乏,他雖然沒有真正學(xué)習(xí)過琴譜和技巧,但他通過聆聽自然界的聲音,如牛鳴、盎中雉鳥棲息的聲音,來感受音樂之美。這里的宮與角是指古代音樂中的音階,表明作者對傳統(tǒng)音樂的陌生。
接下來的兩句“門前剝啄誰叩門,山僧未閑君勿嗔”,描繪了一個山僧在彈琴的情景。山僧專注于琴音,對外界的干擾不予理會,凈化心靈,這也是作者希望自己能夠?qū)W⒂谝魳罚非髢?nèi)心的寧靜。
最后兩句“歸家且覓千斛水,凈洗従前箏笛耳”,表達(dá)了作者在回家之際,希望能夠找到清澈純凈的水,洗滌過往的琴聲和笛聲,讓心靈重新凈化。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對音樂的向往和對心靈寧靜的追求。通過對琴聲和自然聲音的對比,表達(dá)了作者對音樂的熱愛和對傳統(tǒng)文化的敬仰,以及對內(nèi)心世界的凈化和追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