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施(三之三·仙呂調) / 作者:柳永 |
自從回步百花橋。
便獨處清宵。
鳳衾鴛枕,何事等閑拋。
縱有余香,也似郎恩愛,向日夜潛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將憔悴、寫霜綃。
更憑錦字,字字說情憀。
要識愁腸,但看丁香樹。
漸結盡春梢。
|
|
西施(三之三·仙呂調)解釋: 《西施(三之三·仙呂調)》是宋代詞人柳永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自從回步百花橋,
便獨處清宵。
鳳衾鴛枕,
何事等閑拋。
縱有余香,
也似郎恩愛,
向日夜潛消。
恐伊不信芳容改,
將憔悴、寫霜綃。
更憑錦字,
字字說情憀。
要識愁腸,
但看丁香樹。
漸結盡春梢。
詩意:
這首詩詞以西施為題材,表達了女主人公離別愛人后的思念之情。詩中描繪了她在清宵獨處的情景,回憶起與愛人共度的美好時光。她懷念與愛人的親昵,感嘆時光匆匆,擔心自己的容顏會因離別而改變。她用丁香樹作為象征,表達自己對愛情的深情思緒,暗示著她對愛人的思念如同丁香花般綿長。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西施的心境,展示了柳永細膩的感情描寫和優美的藝術表達。整首詩以寫景抒情的方式,將西施的內心世界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形成一幅唯美的畫面。
詩詞開篇以回步百花橋為引子,將讀者帶入西施的思念之中。接著,詩人以鳳衾鴛枕等典雅的詞語,描繪了西施與愛人之間親密的關系,以及她對這段恩愛時光的眷戀。然而,時間流逝,即使余香尚存,也無法阻擋愛情的消逝,這種隱喻著離別和時光流轉的描寫,更加凸顯了西施內心的憂傷和無奈。
接下來的幾句,詩人以寫實手法展示了西施對自己容顏變遷的擔憂,她擔心離別會使自己的容貌逐漸憔悴,寫霜綃則是對容顏變老的隱喻。通過這種描寫,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愛情的執著和對時間的無奈。
最后兩句以丁香樹為象征,表達了西施內心深處的思念之情。丁香花盛開于春季,而詩中的丁香樹漸漸結盡春梢,暗示著時間的流逝和愛情的凋謝。但即便如此,西施內心深處的思念仍然如丁香花一般,永恒而綿長。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表達了離別情思和時光流逝的主題,展現了作者對愛情和時光的感慨和思考,給人以深刻的感受和思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