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 / 作者:蘇軾 |
忽憶韓公二妙姝,琵琶箏韻落空無。
猶勝江左狂靈運,空斗東昏百草須。
馬上胡琴塞上姝,鄭中丞后有人無。
詩成畫燭飄金燼,八尺英公欲燎須。
荻花楓葉憶秦姝,切切幺弦細欲無。
莫把胡琴挑醉客,回看霜戟褚公須。
|
|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解釋:
《次韻景文山堂聽箏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忽憶韓公二妙姝,
琵琶箏韻落空無。
猶勝江左狂靈運,
空斗東昏百草須。
馬上胡琴塞上姝,
鄭中丞后有人無。
詩成畫燭飄金燼,
八尺英公欲燎須。
荻花楓葉憶秦姝,
切切幺弦細欲無。
莫把胡琴挑醉客,
回看霜戟褚公須。
中文譯文:
突然想起韓公的兩位妙姝,
琵琶和箏的音韻已經(jīng)消失無蹤。
仍勝過江左狂放的靈運之音,
雖然東昏百草也在空蕩蕩地競相歌唱。
馬上奏起胡琴,奏給失散的姝兒聽,
鄭中丞后來有誰能繼承她的音律?
詩詞成就了畫燭,飄飛金色的燼灰,
八尺的英公想點燃她的秀發(fā)。
荻花楓葉勾起了對秦姝的回憶,
幺弦細細地顫動,幾乎消失無蹤。
請不要用胡琴來引起醉客的撫摸,
回頭看看霜戟的褚公仍然需要你。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回憶和思考為主題,表達了對逝去的音樂和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暗示了對現(xiàn)實的反思和對未來的期許。
首先,詩人忽然想起了韓公的兩位妙姝,他們的琵琶和箏的音韻已經(jīng)消失無蹤。這里表達了對過去美好時光的懷念,同時也暗含了時光流轉(zhuǎn)、物是人非的感慨。
接著,詩人認為這些音樂的韻律仍勝過江左狂放的靈運之音,即使現(xiàn)在東昏百草爭相歌唱,也無法超越過去的音樂之美。這里可能暗指對于當時文化藝術水平的評價,認為過去的音樂更為精妙。
然后,詩人以馬上奏起胡琴來塞上姝的方式,寄托了對失散的姝兒的思念之情,同時也提到鄭中丞后來是否有繼承音律的人。這里可以看出詩人對于音樂傳承和才華繼續(xù)的期望。
接下來,詩人將詩詞成就為畫燭,飄飛金色的燼灰。這里描繪了詩詞的熊熊烈火和美好的創(chuàng)作成果。八尺的英公指的是詩人自己,希望能夠點燃美好的事物,傳承文化藝術。
最后,詩人以荻花和楓葉勾起對秦姝的回憶,幺弦細細地顫動,幾乎消失無蹤。這里表達了對過去愛情的懷念和對逝去之美的追憶。然后詩人警示不要用胡琴來引起醉客的撫摸,回頭看看霜戟的褚公仍然需要你。這里可以理解為對于現(xiàn)實的反思,詩人希望人們不要迷失在虛浮的歡愉中,而是要回頭看看真正重要的事物,回歸對真正價值的關注。
整首詩詞通過對音樂、美好時光和愛情的回憶,以及對現(xiàn)實的思考和反思,表達了詩人對于美好事物的珍視和對傳承、才華的期望。同時,詩詞中運用了許多意象和隱喻,給人以深思和共鳴的空間,展現(xiàn)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思想深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