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 / 作者:蘇軾 |
吳兒生長狎濤淵,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應教斥鹵變桑田。
|
|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解釋:
《八月十五看潮五絕》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八月十五這個節日觀看潮水時的情景,并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期望。
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
吳兒生長狎濤淵,
冒利輕生不自憐。
東海若知明主意,
應教斥鹵變桑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觀潮的景象為背景,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期望。
首先,詩中提到的“吳兒”指的是生活在江蘇吳地的人們,他們從小就與大海相伴,與潮水為伍。他們與潮汐的起落相互熟悉,猶如與潮水結下了深厚的情感。
接著,詩中的“冒利輕生不自憐”表達了作者對那些為了追逐私利而不顧個人安危的人們的不滿。這種以追求個人利益為中心的心態,使得他們對自身的生命和價值缺乏應有的珍惜和憐惜。
然后,蘇軾通過描述“東海若知明主意”來表達了對社會的期望。這里的“東?!笨梢岳斫鉃閺V義的社會,期待社會能夠有明確的主意和方向,引導人們遠離冒險和短視的行為。作者希望社會能夠有清晰的認知和意識,引導人們追求更高的價值和長遠的利益。
最后,詩中的“應教斥鹵變桑田”是對社會的期許。這里的“鹵”指的是鹽,代表短視的、追求眼前利益的行為。作者希望社會能夠加以斥責,讓這種短視行為轉變為更加深遠和可持續的發展,就像是將原本的鹽堿地變成了肥沃的桑田一樣。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觀潮的景象,以及對社會現象的思考和期望,傳達了蘇軾對社會風氣的憂慮和對社會進步的期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