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殘臘獨出二首 / 作者:蘇軾 |
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
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
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
客來豈無得,施子凈掃地。
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
|
|
殘臘獨出二首解釋:
《殘臘獨出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江邊有微行,詰曲背城市。
平湖春草合,步到棲禪寺。
堂空不見人,老稚掩關睡。
所營在一食,食已寧復事。
客來豈無得,施子凈掃地。
風松獨不靜,送我作鼓吹。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臘月殘臘時節獨自離開城市,來到江邊微行的情景。他穿過彎曲的小路,背離繁華的城市。在平靜的湖面上,春草一片繁茂,他步行到了棲禪寺。他進入寺廟的大堂,卻沒有看到一個人,只有老僧稚氣地掩上了門關,正在睡覺。蘇軾的生活簡單,他只關注一頓飯的事情,而現在飯已經吃過了,他不再有其他事情要做。然而,有客人來訪,施主掃地準備迎接客人。風吹過松樹,唯獨沒有平靜下來,于是蘇軾拿起鼓吹自娛自樂。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蘇軾在一個冬日的清晨離開城市,來到棲禪寺的情景,展示了他對自然和寺廟的向往以及對簡單生活的追求。詩中的景物描寫簡潔而生動,通過對江邊、曲徑、湖面、寺廟的描繪,展現出自然環境的寧靜和寺廟的幽靜。而寺廟內空無一人的景象,則表達了蘇軾追求心靈寧靜的意愿。他在這樣的環境中,過著簡單而自在的生活,只關注眼前的飯食,不受其他瑣事困擾。
詩中的"施子凈掃地"表明蘇軾對待客人的態度,即使自己只是一個過客,也要以禮相待。風吹過的松樹則是詩中的一個意象,它的不靜頓時增添了一絲動感,蘇軾拿起鼓吹,伴隨風聲吹奏,表達了他內心的激情和對自由自在的追求。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與人物行為的描寫,展示了蘇軾追求寧靜與自由的心境,以及他對簡單生活的向往。這是一首展示宋代文人士大夫的修身養性、追求自由與寧靜的作品,具有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審美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