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荊公韻四絕 / 作者:蘇軾 |
斫竹穿花破綠苔,小詩端為覓榿栽。
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
|
|
次荊公韻四絕解釋:
《次荊公韻四絕》是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斫竹穿花破綠苔,
小詩端為覓榿栽。
細看造物初無物,
春到江南花自開。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來臨時自然界的美妙景象。詩人觀察到一根竹子穿透花朵,破開了青翠的苔蘚,他寫下這首小詩,就是為了尋找表達這一奇景的方式。通過細致的觀察,詩人認識到在宇宙的初始時刻,本沒有任何物質存在,然而在春天到來時,江南的花朵卻自然而然地開放了。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一個春天的畫面,展示了蘇軾敏銳的觀察力和深邃的思考。首句“斫竹穿花破綠苔”通過描寫竹子穿過花朵和破開苔蘚的形象,展示了春天帶來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第二句“小詩端為覓榿栽”表達了詩人寫下這首小詩的目的,即為了捕捉和表達這一美麗景象。接下來的兩句“細看造物初無物,春到江南花自開”則表達了詩人的思考。他通過觀察自然,意識到宇宙在初始時刻是一片虛無,沒有任何物質存在,然而春天的到來卻帶來了花朵的自然開放,顯示了生命的力量和創造的奇跡。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通過對春天景象的描繪和對生命與創造的思考,展示了蘇軾對自然和宇宙的敬畏和贊美之情。詩中的意象生動鮮明,語言簡練有力,給人以清新愉悅的感覺。蘇軾以寥寥數語傳達了自然界的美和奇妙,使讀者在閱讀中感受到春天的生機和自然萬物的美妙。這首詩詞是蘇軾對自然的感悟和對生命力量的贊美,同時也是對生命與創造奧妙的思考,具有深遠的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