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 / 作者:蘇軾 |
新月照水水欲冰,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廬半與牛羊共,曉鼓卻隨鴉鵲興。
夜來履破裘穿縫,紅頰曲眉應入夢。
千夫在野口如麻,豈不懷歸畏嘲弄。
我州賢將知人勞,已釀白酒買豚羔。
耐寒努力歸不遠,兩腳凍硬公須軟。
|
|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解釋:
《鹽官部役戲呈同事兼寄述古》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新月照水水欲冰,
夜霜穿屋衣生棱。
野廬半與牛羊共,
曉鼓卻隨鴉鵲興。
夜來履破裘穿縫,
紅頰曲眉應入夢。
千夫在野口如麻,
豈不懷歸畏嘲弄。
我州賢將知人勞,
已釀白酒買豚羔。
耐寒努力歸不遠,
兩腳凍硬公須軟。
中文譯文:
新月照在水面上,水已經結冰,
夜霜穿透屋子,衣服上冒出棱角。
野廬半開著,與牛羊共處,
黎明的鼓聲卻隨著鴉鵲的歡叫而鳴響。
夜晚來臨,鞋子破損,裘衣有縫,
紅潤的面頰和彎曲的眉毛應該進入夢鄉。
成千上萬的人在野地口如麻,
難道不畏懼被嘲笑而不敢回家嗎?
我這位州里的賢良將領知道人民的辛勞,
已經釀制了白酒,買來了豚豬羔羊。
忍受寒冷,努力回家的路并不遙遠,
盡管雙腳凍得硬邦邦,還是得軟軟地行走。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困苦艱辛的役使生活。詩中的鹽官部役指的是鹽務部門的差役,他們負責鹽業的管理和運輸。詩人通過生動的描寫,表現了役使者在嚴寒冬日里的艱辛和困苦。
詩的開頭,蘇軾用新月照水水欲冰的景象,描繪了嚴寒的冬天。夜霜穿透屋子的描寫,表現了寒冷的刺骨感。野廬半與牛羊共的句子,則展現了役使者與家畜共處的貧困生活。
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描寫了役使者夜晚的孤寂和艱辛。履破裘穿縫、紅頰曲眉應入夢的描寫,表現了役使者長時間勞作后的疲憊和渴望休息的心情。千夫在野口如麻的句子,則表現了役使者在野外工作時所面臨的困境和壓力。役使者擔心受到嘲笑和誹謗,不敢急于回家。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州里賢良將領的敬佩和感激,他們了解百姓的辛勞,為了回家,他們經過艱難的努力,買了豚豬羔羊,釀制了白酒。盡管路途遙遠,雙腳凍硬,但他們仍然堅持不懈地努力著。
整首詩通過對役使者艱苦生活的描寫,展現了他們的辛勞和堅韌不拔的精神。詩中的冷冽寒冬景象和役使者們凍得雙腳硬邦邦的形象,使讀者對他們的困境和努力有了深刻的感受。同時,詩中也蘊含了對州里賢良將領的敬佩和感激,他們關心百姓、買豚豬羔、釀白酒,為役使者們提供了一些溫暖和希望。
這首詩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普通人生活的關注和同情,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贊美和敬意。它揭示了社會底層人民的辛苦和無奈,同時也反映了蘇軾對社會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這種關注和思考,使得這首詩具有強烈的人道主義情懷和社會批判意味。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樸實的語言展現了役使者們艱苦生活的景象,表達了對他們堅韌不拔的敬佩,同時也反映了對社會不公和人性困境的思考。它通過真實的描寫和情感的表達,引發讀者對社會底層人民的關注和思考,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