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虞美人(中呂調) / 作者:張先 |
苕花飛盡汀風定。
苕水天搖影。
畫船羅綺滿溪春。
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
壺觴昔歲同歌舞。
今日無歡侶。
南園花少故人稀。
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
|
|
虞美人(中呂調)解釋: 《虞美人(中呂調)》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分析:
詩詞原文:
苕花飛盡汀風定。
苕水天搖影。
畫船羅綺滿溪春。
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
壺觴昔歲同歌舞。
今日無歡侶。
南園花少故人稀。
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
中文譯文:
小苕花飛落殆盡,汀上風停息。
苕水中天空搖曳著倒影。
畫船上的羅綺織錦裝滿了春意,
一曲石城的悠揚聲音,飄入高云之中。
往昔的歲月,我們一同舉杯歌舞歡慶,
而今天卻無歡樂的伴侶。
南園里的花兒凋謝了,故人也變得稀少。
月光依舊照耀著玉樓,仿佛還是當初的景象。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虞美人花為主題,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fā)個人情感,表達了作者對過去歡樂時光的懷念和對逝去友誼的思念之情。
首先,詩中以自然景物描繪開篇:“苕花飛盡汀風定,苕水天搖影。”這兩句描繪了小苕花凋謝的景象,以及汀邊微風的停息和苕水中天空倒影的搖曳,生動地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
接下來,詩人以“畫船羅綺滿溪春”描繪了畫船上裝滿了春意的錦繡景象,將人們的歡樂與自然景物相結合,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而“一曲石城清響、入高云”描繪了石城中的音樂聲響,隨風飄入高云之中,給人以宏大壯麗的感覺。
在接下來的幾句中,詩人回憶起過去的歡樂時光:“壺觴昔歲同歌舞,今日無歡侶。”詩人表達了對過去歲月中與朋友們一同舉杯歌舞歡慶的懷念,而如今卻沒有了歡樂的伴侶,寂寞感油然而生。
最后兩句“南園花少故人稀,月照玉樓依舊、似當時。”表達了南園里的花兒凋謝,故人漸漸稀少的情景。然而,月光依舊照耀著玉樓,仿佛還停留在過去的時光,給人一種對逝去美好時光的思念之情。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抒發(fā)個人情感,以虞美人花為線索,表達了對過去歡樂時光和友誼的懷念之情。詩人用生動的描寫和對比手法,展示了自然界的變化和人事的無常,給人以深深的思考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