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杯(青瀾堂席上有感·般涉調(diào)) / 作者:張先 |
飛云過盡,明河淺、天無畔。
草色棲螢,霜華清暑,輕飔弄袂,澄瀾拍岸。
宴玉塵談賓,倚瓊枝、秀挹雕觴滿。
午夜中秋,十分圓月,香槽撥鳳,朱弦軋雁。
正是欲醒還醉,臨空悵遠。
壺更疊換。
對東西、數(shù)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
籠燈待散。
誰知道、座有離人,目斷雙歌伴。
煙江艇子歸來晚。
|
|
傾杯(青瀾堂席上有感·般涉調(diào))解釋: 《傾杯(青瀾堂席上有感·般涉調(diào))》是一首宋代的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飛云過盡,明河淺、天無畔。
草色棲螢,霜華清暑,輕飔弄袂,澄瀾拍岸。
宴玉塵談賓,倚瓊枝、秀挹雕觴滿。
午夜中秋,十分圓月,香槽撥鳳,朱弦軋雁。
正是欲醒還醉,臨空悵遠。
壺更疊換。對東西、數(shù)里回塘,恨零落芙蓉、春不管。
籠燈待散。誰知道、座有離人,目斷雙歌伴。
煙江艇子歸來晚。
詩詞的中文譯文:
飛云飄過,明亮的河水淺淡,天空沒有邊際。
草地上棲息著螢火蟲,在清爽的秋霜中,微風拂動衣袖,平靜的水面輕拍著岸邊。
宴會上琉璃杯中的塵埃,與坐客的談笑聲交織在一起,倚著美麗的花枝,飲盡瓊漿玉液。
午夜時分的中秋之夜,月亮十分圓,香槽上撥動著鳳凰,紅弦上響起雁鳴。
此刻正是即將醒來卻仍沉醉,凝望著無邊的天空,懷念遙遠的事物。
酒壺不斷更換,朝東望西,數(shù)里之外的歸塘,懷恨芙蓉零落,春天無人關(guān)注。
燈籠等待著熄滅,誰知道,座上有離人,目光中斷,雙歌無伴。
在煙雨中,江邊的小艇歸來已晚。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流暢的語言描繪了一幅宴會場景,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作者內(nèi)心的感慨和思考。詩中以自然景物和宴會元素為線索,表達了人生瞬息萬變、光陰易逝的主題。
詩的開篇,以飛云和明河的描繪,展示了天空開闊無垠、河水清澈淺薄的意象,象征著人生的遼闊和淺薄。接著,草地上的螢火蟲和秋霜的描繪,表現(xiàn)了自然界的安詳與清涼,與后文中宴會的繁華形成鮮明對比。
在宴會場景中,詩人以琉璃杯中的塵埃、美麗的花枝和瓊漿玉液等形象,表現(xiàn)了宴會的熱鬧與華麗。而午夜中秋的描繪,則以圓月、香槽、鳳凰和雁鳴等元素,展現(xiàn)了詩人對美好時刻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詩的情感轉(zhuǎn)折出現(xiàn)在最后幾句,詩人表達了對醉酒即將醒來的心境和對遠方的思念。他感嘆酒壺的更換,象征著光陰的流逝和人事的更迭。對東西的遠眺和對芙蓉零落春不關(guān)注的懷恨,則表達了對時光易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
詩的結(jié)尾,詩人描述了煙雨中江邊歸來的小艇,暗示著人生的歸程已近,時光已晚。整首詩以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對宴會場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人生瞬息萬變和時光易逝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意象運用,展示了作者對人生流轉(zhuǎn)和時光消逝的思考。詩意深邃,情感真摯,給人以沉靜、凄美的感受。通過對自然景物和宴會場景的描繪,以及對醉酒即將醒來和離人的思念的表達,詩人以詩意的方式呈現(xiàn)了對生命和時光的深刻認知,引發(fā)讀者對生命的反思和感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