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皇恩(徐鐸狀元·般涉調) / 作者:張先 |
延壽蕓香七世孫。
華軒承大對,見經綸。
溟魚一息化天津。
袍如草,三百騎,從清塵。
玉樹瑩風神。
同時棠棣萼,一家春。
十年身是鳳池人。
蓬萊閣,黃閣主,遲談賓。
|
|
感皇恩(徐鐸狀元·般涉調)解釋: 《感皇恩(徐鐸狀元·般涉調)》是宋代張先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延壽蕓香七世孫。
華軒承大對,見經綸。
溟魚一息化天津。
袍如草,三百騎,從清塵。
玉樹瑩風神。
同時棠棣萼,一家春。
十年身是鳳池人。
蓬萊閣,黃閣主,遲談賓。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皇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對自己身份與地位的自豪和對未來的期望。詩人自稱是延壽蕓香的七世孫,體現了自己對家族世代傳承的自豪感。華軒指的是高官顯貴的居所,表示自己得到了上級的青睞和重用。溟魚化天津一句形容自己微不足道的存在,但通過皇恩得以轉變,獲得了更高的地位和機遇。袍如草表示他的服裝樸素,但他帶領著三百騎士,從清貧的境況中崛起。玉樹瑩風神描繪了他的風采和才華。同時棠棣萼一家春表達了他和家人的幸福和團聚。最后,他自稱是鳳池人,意指自己在朝廷中扮演重要角色。蓬萊閣、黃閣主、遲談賓則是形容他在宴會上的地位和榮耀。
賞析:
這首詩詞以自我贊美和自豪為主題,表達了詩人對皇恩和家族傳承的感激之情,同時展示了自己的才華和成就。詩人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機遇的轉變,從一個微不足道的存在崛起為具有權勢和地位的人物。詩中運用了形象生動的描寫,如玉樹瑩風神、同時棠棣萼一家春等,展現了詩人的風采和幸福。整首詩詞通過對個人經歷的描述,表達了對權勢和地位的渴望和追求,同時也凸顯了宋代社會中的功名之風和朝廷體制的重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