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菩薩蠻(中呂調) / 作者:張先 |
玉人又是匆匆去。
馬蹄何處垂楊路。
殘日倚樓時。
斷魂郎未知。
闌干移倚遍。
薄幸教人怨。
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
|
|
菩薩蠻(中呂調)解釋: 《菩薩蠻(中呂調)》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張先。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人又是匆匆去。
馬蹄何處垂楊路。
殘日倚樓時。
斷魂郎未知。
闌干移倚遍。
薄幸教人怨。
明月卻多情。
隨人處處行。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玉人匆匆離去的場景。馬蹄聲回蕩在垂柳的小路上。黃昏時分,孤獨的人倚在樓上,心中無盡的思念。失去戀人的人并不知道他的心情。他不停地在門檻邊倚靠,這種薄命的遭遇讓人心生怨恨。明亮的月光卻是如此多情,它隨著每個人的行蹤在各處游走。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描繪了一幅離別之情的畫面。通過描寫玉人匆匆離去、馬蹄聲垂楊小路、黃昏倚樓等情景,表達了詩人對失去戀人的思念之情。詩中的"斷魂郎未知"一句揭示了詩人內心的痛苦和無奈,他的愛人并不了解他的心情。而"闌干移倚遍"表達了詩人對愛情的執著,他不斷地依靠門檻,寄托著對愛人的思念和希望。詩末的"明月卻多情,隨人處處行"則表達了詩人對明月的感嘆和自己命運的無奈,明月雖然美麗多情,卻無法改變詩人的離別和孤獨。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表達了復雜的情感,寫出了詩人內心深處的思念和不得已的離別之痛。同時,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寫,將詩人內心的情感與外在的環境相結合,增強了詩詞的意境和感染力。這首詩詞以其深情的表達和凄美的意境,展示了宋代詩人對愛情和命運的思考,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