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雷峰塔南山小景 / 作者:毛滂 |
錢塘門外西湖西,萬松深處古招提。
孤塔昂昂據要會,湖光滟滟明巖扉。
道人安禪日卓午,寺外湖船沸簫鼓。
靜者習靜厭紛喧,游者趨歡窮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孤山詩朋良獨清。
世間名利不到耳,長與梅花作主盟。
嗟我於此無一得,曾向峰前留行跡。
天涯暮景盍歸來,坐對此圖三太息。
|
|
題雷峰塔南山小景解釋: 《題雷峰塔南山小景》是一首宋代詩詞,作者是毛滂。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題雷峰塔南山小景》
錢塘門外西湖西,
萬松深處古招提。
孤塔昂昂據要會,
湖光滟滟明巖扉。
道人安禪日卓午,
寺外湖船沸簫鼓。
靜者習靜厭紛喧,
游者趨歡窮旦暮。
非喧非寂彼何人,
孤山詩朋良獨清。
世間名利不到耳,
長與梅花作主盟。
嗟我於此無一得,
曾向峰前留行跡。
天涯暮景盍歸來,
坐對此圖三太息。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宋代西湖雷峰塔南山的景色。詩人首先描述了錢塘門外西湖的景色,湖水邊上有一座孤立的高塔,塔頂屹立在要地之上,湖光映照下,塔門明亮如巖石的大門。接下來,詩人描繪了寺廟外的湖船上簫聲和鼓聲,以及來往游人的熱鬧喧囂。
然而,詩人自稱為安禪的道人,喜歡靜謐,對喧囂感到厭煩。與此相對應的是,那些游人則追逐快樂,紛紛趨向歡樂,日復一日。
詩人認為那些既不喧囂又不寂靜的人,像他一樣獨自清靜。他們不被世間的名利所動,與梅花結為知己。
最后,詩人感嘆自己在這里一無所得,只能留下自己的足跡。當他在遠方看到這幅畫面時,他坐下來,對著畫面發出三聲嘆息,表示自己對這個美景的贊嘆和感嘆。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西湖雷峰塔南山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對喧囂與寧靜的對比,以及對紛擾世俗和追求內心安寧的思考。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描寫手法,通過景物的描繪和人物的對比,呈現了一種寧靜與熱鬧的對立,以及作者自身的情感與境遇。
詩人以自己的觀察和體驗,表達了對紛繁喧囂的厭倦和對寧靜清靜的向往。他將自己與那些在喧囂中追逐歡樂的游人區分開來,認為自己與孤山、梅花更為相伴,更有共鳴。這種思考和表達體現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觀的一面,注重內心的寧靜與真實,對世俗名利持有一定的冷淡態度。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基礎,通過對景物的審美和對人物的思考,傳達了詩人對寧靜與追求真實的思考和表達。它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作者對于這首詩的賞析已經結束。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或需要進一步的幫助,請隨時提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