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次常山簡叔祥 / 作者:毛滂 |
歸來久客鬢俱蒼,漸喜無人餽五漿。
未免高僧問勞苦,故應喬木慰凄涼。
山中猿鶴人誰健,門外蒿萊想自長。
為謝邦人豈吾薄,要當六印繞腰典。
|
|
次常山簡叔祥解釋: 詩詞:《次常山簡叔祥》
朝代:宋代
作者:毛滂
歸來久客鬢俱蒼,
漸喜無人餽五漿。
未免高僧問勞苦,
故應喬木慰凄涼。
山中猿鶴人誰健,
門外蒿萊想自長。
為謝邦人豈吾薄,
要當六印繞腰典。
中文譯文:
歸來久做客,發絲已經斑白,
漸漸喜歡上沒有人提供五谷漿。
不想讓高僧擔心我的勞累,
所以應該依靠樹木來安慰寂寞。
山中的猿猴和仙鶴,有誰能健康長壽呢,
門外的蒿萊,卻想自然茂盛生長。
為了感謝邦國的人們,我怎么能不盡力呢,
應該將六印(指佛教的六字真言)繞在腰間,起到守護的作用。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是宋代毛滂所作,表達了詩人歸來久做客的心情。詩人形容自己的發絲已經斑白,意味著他已經歷盡了歲月的滄桑和辛勞。然而,他卻逐漸喜歡上了清靜自然的生活,不再需要他人的供養和照顧,而是愿意依靠自然界的樹木來慰藉自己的寂寞。
詩中提到了山中的猿猴和仙鶴,以及門外的蒿萊。猿猴和仙鶴象征著健康和長壽,而門外的蒿萊則代表著自然的茂盛和繁榮。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他對自然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邦國人民的感激和責任。他表示自己應該盡力回報邦國的恩德,要將六印繞在腰間,象征著守護和奉獻。這里六印指的是佛教的六字真言"嗡(唵)呢(嘛)叭(呢)吽(哆)",它具有神圣和保護的意義。
整首詩抒發了詩人對于歸隱自然、追求寧靜生活的向往,以及對邦國人民的感激之情和責任擔當。通過自然的意象和佛教的符號,詩人表達了對于自然和人文的關懷與思考,賦予了詩詞深刻的哲理意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