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 / 作者:毛滂 |
竹送秋聲入小窗。
香迷夜色暗牙床。
小屏風(fēng)掩燭花長。
雁過故人無信息,酒醒殘夢寄凄涼。
畫橋露月冷鴛鴦。
|
|
浣溪沙解釋: 《浣溪沙》是宋代詩人毛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子送來秋天的聲音,穿過小窗戶。
芬芳撲鼻,夜色中暗暗的床頭。
小屏風(fēng)掩蓋住了燭花的長影。
雁兒飛過,沒有帶來故人的消息,
酒醒后只有殘留的夢寄托著凄涼。
畫橋上露水滴落,冷冷的鴛鴦相對。
詩意:
《浣溪沙》通過描繪秋夜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思念之情。詩中以竹子傳來的秋聲、夜色中的芬芳、燭花的長影、雁的飛過、殘夢的凄涼等形象描繪,展現(xiàn)了一種寂寥、憂傷的情緒。詩人通過這些意象,表達了對故人的思念和渴望,以及對時光流轉(zhuǎn)和離別的感慨。
賞析:
《浣溪沙》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寂靜的秋夜場景。詩中的意象生動而深刻,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將內(nèi)心的情感與外在的環(huán)境相結(jié)合,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孤寂和思念之情。
首句“竹送秋聲入小窗”通過竹子傳來的秋聲,將讀者帶入了秋夜的氛圍中。接著描述了夜色中的床頭和小屏風(fēng),營造出一種幽靜的氛圍。雁過故人無信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故人的思念和期待,以及與故人之間的隔閡。酒醒殘夢寄凄涼則表達了詩人對離別的感傷和無奈之情。
最后一句“畫橋露月冷鴛鴦”通過描寫畫橋上冷冷的露水和孤獨的鴛鴦,進一步強化了詩中的寂寥和離別的主題。整首詩以淡雅的筆觸,流露出一種深情的意境,使讀者在閱讀中能夠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的思念和對離別的悲傷之情。
《浣溪沙》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巧妙融合,展現(xiàn)了詩人對離別和時光流轉(zhuǎn)的感慨,以及對故人的思念之情。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凄美的語言,使讀者在感受到詩人內(nèi)心情感的同時,也能夠產(chǎn)生共鳴,引發(fā)對生命、時間和人情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