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蔡景繁官舍小閣 / 作者:蘇軾 |
使君不獨東南美,典型長記先君子。
戲嘲王叟短轅車,肯為徐郎書紙尾。
三年弭節江湖上,千首放懷風月里。
手開東閣坐虛明,目凈東溪照清泚。
素琴濁酒容一榻,落霞孤鶩供千里。
大舫何時系門柳,小詩屢欲書窗紙。
文昌新構滿鹓鸞,都邑正喧收杞梓。
相逢一醉豈有命,南來寂寞君歸矣。
|
|
蔡景繁官舍小閣解釋:
《蔡景繁官舍小閣》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使君不獨東南美,
典型長記先君子。
戲嘲王叟短轅車,
肯為徐郎書紙尾。
三年弭節江湖上,
千首放懷風月里。
手開東閣坐虛明,
目凈東溪照清泚。
素琴濁酒容一榻,
落霞孤鶩供千里。
大舫何時系門柳,
小詩屢欲書窗紙。
文昌新構滿鹓鸞,
都邑正喧收杞梓。
相逢一醉豈有命,
南來寂寞君歸矣。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官舍小閣,以及其中的景物和情感。詩中以使君為主人公,表現了他不僅欣賞東南地區的美景,也是一個有學問、品德高尚的典型君子。詩中還嘲笑了王叟(王安石)的短轅馬車,表達了作者對王安石的不滿。蘇軾表達了自己愿意為徐郎(可能指自己)寫下最后一行文字的決心。詩人在這個小閣里度過了三年的時光,將自己的感慨和心情盡情地傾訴于風月之間。他以閑適自在的姿態坐在東閣中,目視著清澈的溪水照在閣內。他在這里彈奏著素琴,品味著濁酒,享受著這片孤鶩飛落的晚霞,為自己提供了一千里的心靈寄托。在詩的最后,蘇軾詢問大舫何時將系在門前的柳樹上,他一再表示他想寫一首小詩,但又屢屢未能將其寫下。他討論了文昌(指文學)正興盛、鹓鸞(指文人)正在集聚的現象,都城正繁忙著收集杞梓(指培養文學人才)。最后,詩人表示即使相逢一醉,也無法改變彼此命運的安排。他寂寞地迎接南方的歸來。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自己的親身經歷和感悟為素材,展現了他在官舍小閣中的生活情景和內心世界。詩中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作者在東溪邊的寧靜與明凈,以及對自然美的贊美。同時,詩人通過對使君、王叟和徐郎等人物的描寫,表達了自己對君子品德和學問的推崇,以及對王安石的諷刺。詩人借助這些描寫,展示了自己對人事世態的洞察和獨立的思考態度。
整首詩以優美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在官舍小閣中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以及對自然和文化的熱愛。詩人通過對琴、酒、晚霞等元素的運用,將自然景物與人的情感相融合,表達了對自由、閑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詩中還透露出一種對世俗繁忙的厭倦和對返璞歸真的追求,展示了蘇軾對于內心自由和精神寄托的追求。
此外,詩中還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孤寂之情。盡管詩人在這個小閣中過著自在的生活,但他也感到歸途的寂寞和無法改變命運的無奈。這種對命運的思考和對歸途的思念,使整首詩增添了一絲憂傷和深意。
總的來說,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官舍小閣中的生活和情感體驗,展示了他對自然、人事和命運的思考和感悟。通過對自然景物和人物形象的描寫,詩人抒發了自己對自由、閑適和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時也表達了對現實世界和命運的無奈和思考。這首詩在語言上優美流暢,在意境上豐富多樣,是蘇軾晚年創作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他獨特的文學才華和感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