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 / 作者:辛棄疾 |
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
|
水調歌頭解釋: 詩詞:《水調歌頭·相公倦臺鼎》
相公倦臺鼎,要伴赤松游。
高牙千里東下,笳鼓萬貔貅。
試問東山風月,更著中年絲竹,留得謝公不。
孺子宅邊水,云影自悠悠。
占古語,方人也,正黑頭。
穹龜突兀千丈,石打玉溪流。
金印沙堤時節,畫棟珠簾云雨,一醉早歸休。
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
中文譯文:
相公倦倦地離開臺鼎(指官場),想要與紅松一起游玩。
高聳的山峰千里向東延伸,笳鼓聲中千萬神獸舞動。
請問東山的風景如何,更是中年時期的絲竹音樂,使謝公無法離去。
孺子(指作者自己)的住處靠近水邊,云影自由飄蕩。
占據古人的智慧,方圓之人,頭頂正黑。
高聳的山峰突兀千丈,石頭擊打著玉溪的流水。
金色的印章在沙堤上閃耀,畫棟之間掛著珠簾,云雨交織。
一醉之后便早早地歸去休息。
卑微的子民再次恭敬地行禮,西北方有神奇的國度。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水調歌頭·相公倦臺鼎》。詩中描繪了一個相公(官員)疲倦了官場生活,渴望離開忙碌的工作,與自然相伴的意境。相公倦于臺鼎,想要與紅松一同游玩,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向往和對官場生活的厭倦之情。
詩中描繪了壯麗的自然景色,如高聳的山峰、流動的溪水和飄蕩的云影,展示了大自然的壯美和恢弘。通過描繪東山的風景和中年的絲竹音樂,詩人表達了對美好生活和藝術享受的追求。
詩中還提到了作者自己的境遇,稱自己為孺子,住處靠近水邊。這可以理解為詩人在官場之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追求心靈的寧靜。
最后兩句“賤子親再拜,西北有神州”,表達了作者對神奇國度的向往,意味著他對未來的憧憬和希望。
整首詩以寫景描寫為主,通過對大自然的描繪和對心境的表達,展現了詩人對自然、自由和美好生活的追求,抒發了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這是一首充滿離愁別緒和對人生追求的詩篇,具有濃厚的個人情感色彩,同時也表達了對社會現象和政治狀況的暗示和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