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風波 / 作者:辛棄疾 |
野草閑花不當春,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
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
|
定風波解釋: 詩詞:《定風波·野草閑花不當春》
野草閑花不當春,
杜鵑卻是舊知聞。
謾道不如歸去住,
梅雨,石榴花又是離魂。
前殿群臣深殿女,
赭袍一點萬紅巾。
莫問興亡今幾主,
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
中文譯文:
野草和隨意生長的花朵并不代表春天的美麗,
而唯有杜鵑的歌聲才是我熟悉的聲音。
虛偽的世人言辭不如歸回故鄉安居,
梅雨季節,石榴花又引起了離愁的感觸。
前殿上是朝廷的群臣,深宮中是宮廷的妃嬪,
紅袍只是點綴,而萬千紅巾則是顯眼的標志。
不要問我國家興亡的責任是屬于現在的哪位君主,
請傾聽吧,在花前,我已是毫無尊嚴的樣子。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人辛棄疾的作品,通過描寫野草、花朵和杜鵑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虛偽與離愁的感慨。詩中的野草和隨意生長的花朵象征著世俗的繁華和虛假的美麗,而杜鵑的歌聲代表著真實和純粹的情感。作者認為人們往往對虛偽的言辭追求,卻忽略了真正的內心追求和回歸本真的重要性。
詩中提到梅雨季節和石榴花,暗示了離愁和別離之情。梅雨季節常常使人心情黯然,而石榴花則象征著離別和離魂的意象,進一步加深了詩中的離愁離別主題。
詩的后半部分描述了朝廷的群臣和宮廷的妃嬪,以及他們的服飾。紅袍只是顯眼的點綴,而紅巾則是更為鮮明的標志。這里作者通過對比,表達了對權力和官場虛偽的批判,強調了人們應該追求真實和內心的自由。
最后兩句“莫問興亡今幾主,聽取,花前毛羽已羞人”,表達了作者對國家興衰的無奈和對自身境遇的憤懣。作者以自嘲的口吻表示,他已經淪為了一個毫無尊嚴的存在,在美麗的花前形象毀于一旦。
總的來說,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象的語言,通過對虛偽與離愁的描繪,表達了作者對現實世界的失望和不滿,以及對真實和自由的向往。同時,詩中還融入了對權力和官場的批判,展現了作者獨立思考和掙脫世俗束縛的精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