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謁金門 / 作者:辛棄疾 |
山吐月。
畫燭從教風滅。
一曲瑤琴才聽徹。
金蕉三兩葉。
驟雨身涼還熱。
似欠舞瓊歌雪。
近日醉鄉(xiāng)音問絕。
有時清淚咽。
|
|
謁金門解釋: 詩詞:《謁金門·山吐月》
山吐月,畫燭從教風滅。
一曲瑤琴才聽徹。
金蕉三兩葉,驟雨身涼還熱。
似欠舞瓊歌雪,近日醉鄉(xiāng)音問絕。
有時清淚咽。
中文譯文:
山巒噴吐明月,蠟燭由于風吹而熄滅。
一曲高雅的琴聲方才傳得透徹。
金黃色的香蕉只有兩三片葉子,疾雨突然降下,身體感到?jīng)鏊瑓s仍然熱。
仿佛還欠缺著舞動著瓊花歌唱雪的情景,最近日子迷失在醉鄉(xiāng)中,音樂聲和詢問已經(jīng)斷絕。
有時候清澈的淚珠也無法忍住。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謁金門·山吐月》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通過細膩的描寫和隱喻手法,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深處的情感和對境遇的思考。
詩的開篇以山巒噴吐明月的景象作為開場,形象生動地描繪出美麗的山景和明亮的月光。然而,接下來的一句“畫燭從教風滅”卻帶來了轉(zhuǎn)折,蠟燭因為風吹而熄滅,暗示著美好的景象和感受是短暫的,易逝的。
隨后,詩人用一曲瑤琴的聲音傳得透徹來表達內(nèi)心的感受。這句描寫了音樂的美妙,以及詩人對音樂的傾聽和感知能力。琴聲的傳遞在這里可以理解為詩人對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渴望。
接下來的幾句,金蕉三兩葉,驟雨身涼還熱,描述了自然界的變化和詩人內(nèi)心的矛盾感。金黃色的香蕉只有兩三片葉子,突然下起驟雨,身體感到?jīng)鏊瑓s仍然熱,形成了對矛盾感受的描述。這種矛盾感受可能是對現(xiàn)實生活中復雜情緒和境遇的反映。
接下來的兩句“似欠舞瓊歌雪,近日醉鄉(xiāng)音問絕”,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渴望和對幸福時光的追憶。詩人仿佛感到自己還欠缺著舞動瓊花、歌唱雪的情景,近日醉心于快樂之中,音樂聲和詢問的聲音已經(jīng)斷絕。這里的“舞瓊歌雪”可以理解為對美好時光或理想境界的向往,而現(xiàn)實中的瑣事和困擾使得詩人遠離了這種向往。
最后一句“有時清淚咽”,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悲傷和感動。詩人在這個瞬間,有時候無法忍住清澈的淚珠,可能是對現(xiàn)實的無奈和對美好的渴望所引起的情感反應(yīng)。
整首詩通過對自然景物和情感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nèi)心的復雜情感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詩中的山吐月、畫燭風滅等意象,以及琴聲、舞蹈和雪等元素的運用,給予了詩詞一種富有意境和想象力的感覺。同時,詩人對現(xiàn)實境遇的思考和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也反映了他對人生意義的思索和對幸福的向往。
這首詩詞在辛棄疾的作品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展現(xiàn)了他對人生的熱愛、對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對現(xiàn)實困境的反思。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在形式上優(yōu)美流暢,意境深遠,傳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和對理想境界的向往,給人以思考和共鳴的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