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坡引 / 作者:辛棄疾 |
花梢紅未足,條破驚新綠。
重簾下遍闌干曲。
有人春睡熟,有人春睡熟。
鳴禽破夢,云偏目蹙,起來香鰓褪紅玉。
花時愛與愁相續。
羅裙過半幅,羅裙過半幅。
|
|
東坡引解釋: 詩詞:《東坡引·花梢紅未足》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花梢紅未足,
條破驚新綠。
重簾下遍闌干曲。
有人春睡熟,
有人春睡熟。
鳴禽破夢,
云偏目蹙,
起來香鰓褪紅玉。
花時愛與愁相續。
羅裙過半幅,
羅裙過半幅。
中文譯文:
花朵綻放的紅色還不夠多,
枝條已經破裂露出新綠。
厚重的簾幕下,闌干曲線遍布其中。
有人陷入了沉睡,
有人陷入了沉睡。
鳴禽打破了夢境,
云朵偏向一側,眉頭緊皺,
起身時,香鰓褪去紅色的玉石。
花開的時光里,愛與愁交織在一起。
羅裙掠過一半的身軀,
羅裙掠過一半的身軀。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東坡引》系列之一,以描繪春天花開的景象為主題。詩中通過對花朵、春眠、鳴禽以及云朵等元素的描繪,抒發了作者對春天的熱愛和情感的表達。
詩的開頭寫道花朵紅色還不夠多,指的是花朵剛剛開始綻放,還沒有達到最盛的狀態。而枝條已經破裂,露出了新綠,表現了春天萬物生長的景象。接著,詩中描述了重簾下的闌干曲線,形象地描繪了春天的景色。
下面的兩句寫到有人陷入了春眠,表現了春天的宜人氣候和人們的懶散情緒。但鳴禽的聲音打破了他們的夢境,云朵也因為有人起身而偏向一側,形容出人們從春眠中蘇醒的情景。
最后兩句中的香鰓褪紅玉表達了花朵的綻放和凋謝,暗示了花開花落的寓意。花開時的愛與愁相續,表現了作者對于春天美好和短暫的感受。
整首詩以抒發對春天的熱愛和對生命變化的思考為主題,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人們的情感體驗,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感知和詩歌表達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