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 作者:辛棄疾 |
山頭有路接無塵,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三三兩兩看游人。
|
|
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解釋: 詩詞:《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
山頭有路接無塵,
欲覓王孫試問津。
瞥向蒼崖高處見,
三三兩兩看游人。
中文譯文:
山頭上有一條無塵的小路,
我想找到王孫試著問一下路。
往上一瞥,蒼崖高處可見,
幾個三三兩兩的人在游玩。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創作的《游武夷作棹歌呈晦翁十首》中的一首。詩人以游武夷山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景色和人們的游玩的觀察和感慨。
首先,詩人描述了山頭上的一條無塵小路,這里的“無塵”可以理解為清凈、幽靜的意象,暗示著這是一個避世的地方。接著,詩人表達了自己的愿望,希望能夠遇到一個王孫(可能指高貴的人)來詢問路程,這也可理解為詩人對世俗繁華的逃避和對純凈、高貴事物的追求。
然后,詩人往上一瞥,看到了蒼崖高處的景色,這里的“蒼崖”給人一種險峻、高大的感覺,與前面的無塵小路形成鮮明對比。高處的景色可能是指山峰、峭壁等自然景觀,也可能指人們在高處游玩的情景。
最后兩句描述了游人的情景,他們以三三兩兩的形式出現,可能是指不同的游客或者游行的隊伍。這里的“三三兩兩”給人一種閑適、自在的感覺,也體現了武夷山作為旅游勝地的繁榮景象。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武夷山的景色和游人的情景,通過對山、路、游人等元素的描寫,展示了詩人對自然和高貴事物的向往,以及對自由自在、閑適生活的向往。這首詩以其簡潔明了的表達方式,將作者的思想情感與景物描寫相融合,給人以清新自然的感受,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詩歌才華和對自然美的領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