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懷示兒輩 / 作者:辛棄疾 |
安樂常思病苦時,靜觀山下有雷頤。
十千一斗酒無分,六十三年事自知。
錯處真成九州鐵,樂時能得幾絇絲。
新春老去惟梅在,一任狂風日夜吹。
|
|
感懷示兒輩解釋: 《感懷示兒輩》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安樂時常想起病苦的時候,
靜觀山下有雷頤。
十千一斗的酒無法分割,
六十三年的事情自己知曉。
錯誤的地方真的像九州的鐵,
快樂的時光能得到幾縷絲線。
新春過去,只有梅花還在,
任由狂風日夜吹拂。
詩意:
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的反思,表達了作者對安逸生活的思念和對苦難時刻的回憶。作者在閑暇之余,靜靜地觀察山下雷頤的景象,回憶起過去的艱辛和辛酸。他感嘆人生如酒,千斗酒也無法分割出安逸和苦難,而他自己親身經歷了六十三年的滄桑變遷,最明白其中的滋味。他認為錯誤和困苦就像九州的鐵一樣真實堅固,而快樂時光只能得到幾縷絲線的脆弱。新春過去,歲月已逝,只有梅花依然傲立,象征著堅強和希望,即使狂風吹拂,也能堅守。
賞析:
辛棄疾以豪放派的風格,表達了對人生的感慨和思考。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的心境與自然融為一體。詩中的"安樂常思病苦時"表達了作者對安逸生活的懷念,同時也暗示了人生中的苦難和痛苦。"靜觀山下有雷頤"則象征了對過去經歷的回憶和反思。"十千一斗酒無分"和"六十三年事自知"表達了作者對人生的獨特體悟,認識到快樂和痛苦是不可分割的,同時也凸顯了他對自己經歷的深刻理解。最后的梅花象征著堅強和希望,即使歲月已逝,也能忍受狂風的吹拂。整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作者深沉的思考和對人生的獨特見解,給人以啟示和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