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郭逢道韻 / 作者:辛棄疾 |
棗樹平生嘆子陽,里歌雖短意偏長。
東家昨夜梅花發,愧我分他一半香。
|
|
和郭逢道韻解釋: 詩詞:《和郭逢道韻》
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棗樹平生嘆子陽,
里歌雖短意偏長。
東家昨夜梅花發,
愧我分他一半香。
中文譯文:
棗樹平生嘆息子陽,
里歌雖然短小卻意味深長。
昨夜東家梅花盛開,
我感到愧疚將其香氣分贈一半。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題為《和郭逢道韻》。詩人通過描寫棗樹平生對子陽的嘆息,以及自己與東家分享梅花香氣的情節,表達了深沉的情感和思考。
首先,棗樹平生的嘆息意味著他對子陽的思念和遺憾。這種思念可能是對逝去的時光、失去的友誼或者是他身世的悲傷。棗樹平生的嘆息表達了一種深情和對過去的回憶之情。
其次,詩中提到的“里歌雖短意偏長”,表明詩人用簡短的歌謠表達了復雜而深刻的情感。這句話可以理解為詩人在被限制的篇幅內,通過簡潔的文字表達了豐富的情感內涵,展現了辛棄疾的詩歌才華。
最后,詩人在詩的結尾提到了東家昨夜梅花開放的場景,并表示愧疚將梅花香氣分贈給東家一半。這種愧疚可能是詩人對自身得到的香氣和美好事物的感激,也可以理解為對他人的關懷和分享之情。這種自省和分享的態度,展示了辛棄疾的胸懷和人文情懷。
總的來說,《和郭逢道韻》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對過去的思念、深情的表達,以及對他人的關懷和分享之情。通過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辛棄疾展示了他敏銳的洞察力和對人生、情感的思考。這首詩在表達情感的同時,也給讀者留下了詩人深沉的思索空間,引發人們對自己與他人關系、人生意義等問題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