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壽朱文公 / 作者:辛棄疾 |
玉漏聲沉曉色回,五云絢彩映庭槐。
持巾珠履攙稱賀,飛鞚貂璫押賜來。
黃菊尚遲三日約,碧桃已作十分開。
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記河第幾回。
|
|
壽朱文公解釋: 《壽朱文公》是宋代辛棄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玉漏聲沉曉色回,
五云絢彩映庭槐。
持巾珠履攙稱賀,
飛鞚貂璫押賜來。
黃菊尚遲三日約,
碧桃已作十分開。
洞天春色非人世,
不記河第幾回。
詩意:
這首詩詞是辛棄疾為慶祝朱文公壽辰而作。詩中描繪了慶典的盛況和祝福的場景。玉漏聲沉,指的是夜晚的鐘聲,歸還了黎明的色彩。五彩的云彩映照在庭院的槐樹上,裝飾得華麗多彩。人們手持巾帕、踩著珠履,一起前來慶賀。飛鞚是古代的一種禮器,貂璫則是珍貴的玉器,它們象征著賜予的尊貴和珍貴。黃菊雖然稍晚了三天才開放,但碧桃卻已經開得十分盛放。最后兩句表達了這樣的壽宴之景非同凡響,美景如仙境,令人難以忘懷。
賞析:
《壽朱文公》以辛棄疾獨特的筆觸和鮮活的形象描繪了慶壽的盛況。通過玉漏聲、五云彩和庭院槐樹的描繪,詩人將壽宴的熱鬧場面和華麗裝飾展現得淋漓盡致。詩中運用了一系列珍貴的物品和象征,如巾帕、珠履、飛鞚和貂璫,增強了慶賀的氛圍和儀式感。詩人巧妙地運用了對比手法,黃菊雖然稍晚綻放,但碧桃卻已經盛開,暗示著壽宴的盛況和喜慶。最后兩句以"洞天春色非人世,不記河第幾回",形容這樣的美景非常罕見,超越了塵世的境界,令人難以忘懷。
《壽朱文公》以其華麗的描繪和富有詩意的意象,展示了辛棄疾獨特的藝術才華。通過詩中的畫面和氛圍,讀者可以感受到慶壽的喜悅和莊嚴,進而引發對美好事物的贊美和向往。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辛棄疾作品中的經典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