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 / 作者:辛棄疾 |
草堂經始上元初,四面溪山畫不如。
疇昔人憐翁失馬,只今自喜我知魚。
苦無突兀千間庇,豈負辛勤一束書。
種木十年渾未辦,此心留待百年余。
|
|
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解釋: 詩詞:《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
作者:辛棄疾
朝代:宋代
草堂經始上元初,
四面溪山畫不如。
疇昔人憐翁失馬,
只今自喜我知魚。
苦無突兀千間庇,
豈負辛勤一束書。
種木十年渾未辦,
此心留待百年余。
中文譯文:
草草搭建的小屋,經歷了上元節初的日子,
周圍的溪水和山景無法與畫相比。
曾經有人同情我失去了馬匹,
如今我自喜于理解捕魚之樂。
雖然屋子沒有突兀的高墻庇護,
但也不辜負我辛勤工作的一束書籍。
種植了十年的樹木仍然沒有成長,
這份心愿留待百年之后才能實現。
詩意和賞析:
《和趙昌父問訊新居之作》是辛棄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詩中以自己新居為背景,表達了對自然景色的贊美和對生活的思考。
詩人以簡潔明了的語言描繪了自己初建的小屋,稱之為"草堂",并將時間點設定在上元節初,展示了一種新的開始和希望。他贊美四周的溪水和山景,認為它們美麗得無法用畫筆描繪。
詩人通過描述曾經失去馬匹的故事,表達了對過去困難時刻的回顧,以及對現在捕魚生活的滿足和喜悅。這種對生活變化的認識和對自然的感悟展示了詩人對人生經歷的思考。
接下來,詩人提到了自己的居所沒有高墻的保護,意味著他沒有世俗的功名地位和權勢,但他并不感到遺憾。他以一束書來象征自己的辛勤努力和學識,表示盡管沒有顯赫的住所,但他不會辜負自己對知識的追求。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種植了十年的樹木仍未長成,但他愿意將這份心愿留待百年之后。這體現了詩人對未來的期許和對持久耐心的追求,同時也傳遞了一種對美好未來的信心和希望。
整首詩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詩人的生活狀態和思考,表達了對自然、對生活和對未來的獨特體驗和感悟。通過對生活瑣事的觀察和思考,辛棄疾展示了對人生價值和意義的思考,引發讀者對生活和未來的深入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