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仙跡巖 / 作者:辛棄疾 |
地秘巖藏骨,谿靈膝印痕。
虛床惟太姥,別席盡曾孫。
披牒秦朝遠,遺壇漢祀存。
何時幔亭側,重復見幢幡。
|
|
仙跡巖解釋: 詩詞:《仙跡巖》
作者:辛棄疾(宋代)
地秘巖藏骨,
谿靈膝印痕。
虛床惟太姥,
別席盡曾孫。
披牒秦朝遠,
遺壇漢祀存。
何時幔亭側,
重復見幢幡。
中文譯文:
隱藏在秘密的巖石中有古代仙跡,
山谷中留下靈動的膝印痕跡。
空虛的床只屬于太姥(神仙),
離別的坐墊都已被曾孫們占據。
展開古代文獻,秦朝的消息遙遠,
仍然保留著漢代祭祀的遺址。
何時才能在幔亭旁邊,
再一次看到掛滿幢幡的景象呢?
詩意和賞析:
該詩以辛棄疾獨特的寫意風格,描繪了一個神秘而古老的仙跡巖景觀。詩中通過描寫巖石中隱藏的骨骼和山谷中的膝印痕跡,展現了仙跡的存在與神秘感。虛床和別席的描述暗示了仙人的存在與離去,曾孫們占據了曾經屬于仙人的位置,體現了時間的流轉和代代相傳的意象。
詩的后半部分通過披閱古代文獻,提到了秦朝和漢代的遺跡,強調了歷史的延續和傳承。作者期待著在幔亭旁再次看到掛滿幢幡的景象,表達了對歷史文化的向往和對古代風貌的思念之情。
整首詩以簡潔而凝練的語言,通過景物描寫和意象的運用,展示了辛棄疾對神秘仙跡和歷史文化的追溯與思考。同時,詩中透露出一種對人生短暫和時間流逝的感慨,以及對傳統文化的珍視和對歷史的思考。整體上,這首詩詞給人一種幽遠、沉靜而又令人遐想的感覺,展示了辛棄疾深邃的情感和豐富的意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