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以事來請者俲康節體作詩以答之 / 作者:辛棄疾 |
未能立得自家身,何暇將身更為人。
借使有求能盡與,也知方笑已生嗔。
器才滿后須招損,鏡太明時易受塵。
終日閉門無客至,近來魚鳥卻相親。
|
|
有以事來請者俲康節體作詩以答之解釋: 詩詞:《有以事來請者俲康節體作詩以答之》
中文譯文:
有人因某事前來拜訪,我回以這首詩作回答。
未能立得自家身,何暇將身更為人。
借使有求能盡與,也知方笑已生嗔。
器才滿后須招損,鏡太明時易受塵。
終日閉門無客至,近來魚鳥卻相親。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宋代辛棄疾的作品,以應對某人拜訪而作。詩人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處世之道。
首先,詩人表示自己還未能成就自己的事業,還沒有站穩自己的立場,所以沒有多余的時間去顧及他人。
然后,詩人說即使有人有求于他,他也明白對方的請求只會讓他生起一些不滿。這可能是因為詩人認為自己的才能和智慧被低估,或者他認為對方的請求過于瑣碎。
接下來,詩人說自己在才智或者能力達到巔峰之后,往往會招致一些損失。比喻為明亮的鏡子容易沾上塵土,表明一旦才能太過顯露,會引來嫉妒和磨難。
最后,詩人描述自己整日閉門不出,很少有客人來訪。然而,最近他卻發現魚和鳥兒卻常常靠近他,這里可能有一種隱喻,表明詩人對于人際關系的疏遠和對自然的親近。
整首詩流露出一種倦怠和疏離的情緒,詩人在表達自己對于世俗紛擾的厭倦,對于求人和人情世故的不屑。他更愿意獨自一人,追求內心的寧靜,并與自然界保持一種親近的關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