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 / 作者:辛棄疾 |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
|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解釋: 《水調歌頭(自湖北漕移湖南,總領王、趙守置酒南樓,席上留別)》是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折盡武昌柳,掛席上瀟湘。
二年魚鳥江上,笑我往來忙。
富貴何時休問,離別中年堪恨,憔悴鬢成霜。
絲竹陶寫耳,急羽且飛觴。
序蘭亭,歌赤壁,繡衣香。
使君千騎鼓吹,風采漢侯王。
莫把驪駒頻唱,可惜南樓佳處,風月已凄涼。
在家貧亦好,此語試平章。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辛棄疾離開湖北漕運到湖南并在南樓與王、趙宴飲時的離別之情。詩中他折盡了武昌的垂柳,將其掛在席子上,感嘆自己過去兩年來在江上的奔波,被人嘲笑忙碌的往來。他對于富貴的追求感到困惑,離別之際中年的離愁令他痛苦,憔悴的發絲已如霜雪般白了。他欣賞著絲竹樂聲,急于品味美酒。他提到了蘭亭序和赤壁之歌,這些是古代文人雅士的佳作。他描繪了使君千騎鼓吹的壯麗場面,將自己與漢朝的侯王相比。他警告別人不要頻繁吟唱驪駒的歌,因為可惜的南樓美景已經凄涼。他表示雖然在家中貧窮,但也能過得很好,這番話是向身居高位的平章試探。
賞析:
辛棄疾以流暢而豪放的語言表達了他在南樓離別時的復雜情感。他通過描繪柳樹的凋零和自己在江上奔波的忙碌形象,表達了對時光流轉的感嘆和對離別的痛苦。他思考了財富和名位帶來的快樂和困惑,對中年時光的虛度和離愁的痛苦感到懊悔。他對音樂和美酒的向往表現了他對歡樂和享受的追求。通過引用蘭亭序和赤壁之歌,他展示了對古代文人雅士的景仰和贊賞。最后,他以自己貧窮但心境寬廣的態度,試探了身居高位的平章,表達了對現實社會的深思。
這首詩詞在辛棄疾的作品中展現了他充滿豪情和思考的一面,既有對個人命運和人生意義的思索,也有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社會現實的思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