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 / 作者:辛棄疾 |
江頭醉倒山公。
月明中。
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溪欲轉。
山已斷,兩三松。
一段可憐風月、欠詩翁。
|
|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解釋: 《烏夜啼(山行約范廓之不至)》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詩詞的中文譯文:
江頭醉倒山公。
月明中。
記得昨宵歸路、笑兒童。
溪欲轉。
山已斷,兩三松。
一段可憐風月、欠詩翁。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幅夜晚的景象,詩人辛棄疾借助自然景物的描繪,抒發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在這幅畫面中,山公醉倒在江頭,月光明亮。詩人回憶起昨晚的歸途,還有那歡笑的兒童。小溪即將轉彎,山峰已經斷裂,只剩下幾棵松樹。這是一段令人憐惜的風景和月夜,讓詩人感到遺憾的是,他欠缺了對這美景的贊美之詞。
賞析:
這首詩詞以描繪夜晚的景象為主線,結合自然景物和人物情感,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感受。詩中的山公醉倒在江頭,月光照耀下,給人一種寧靜而寂寥的感覺。詩人回憶起昨晚的歡樂歸途和笑聲,與自然景物相互映襯,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面。通過描寫小溪轉彎和山峰斷裂,詩人抓住了自然界中變幻無常的特點,也暗示了人生的無常和變化。最后,詩人表達了自己的遺憾,覺得自己無法用詩歌來完美地描繪這美麗的風景和月夜。
整首詩詞情感細膩,意境清幽,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個人情感的表達,使讀者感受到作者內心的思考和情感的共鳴。辛棄疾以獨特的語言方式,將自然與人情相結合,展示了他對美的追求和對人生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辛棄疾深情的一面,也是他作品中的經典之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