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昭君怨(豫章寄張定叟) / 作者:辛棄疾 |
長記瀟湘秋晚。
歌舞橘洲人散。
走馬月明中。
折芙蓉。
今日西山南浦。
畫棟珠簾云雨。
風景不爭多。
奈愁何。
|
|
昭君怨(豫章寄張定叟)解釋: 《昭君怨(豫章寄張定叟)》是宋代辛棄疾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長久記得瀟湘秋晚,歌舞橘洲的人們散去。
在明亮的月光下,騎馬行走,采摘芙蓉花。
今天我來到西山南浦,畫棟上掛著珠簾,云雨交織。
美景并不爭奇斗艷,可我心中卻有無盡的愁苦。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作者辛棄疾對昭君的思念之情。昭君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女性,她被迫遠嫁異國,與故鄉相隔千里,長久地懷念著家鄉的美景和親人的溫暖。辛棄疾借昭君的遭遇,抒發了自己的離愁別緒,表達了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豪放豁達的筆觸,表現了辛棄疾內心的愁苦和對家鄉的眷戀。他以瀟湘秋晚為背景,通過描繪橘洲的歌舞和芙蓉花的采摘,展示了故鄉的繁華景象。然而,這些美景并沒有讓辛棄疾感到寬慰,反而加深了他的離愁別緒。他將自己的心境置于今日的西山南浦,描述了畫棟珠簾和云雨交織的美麗景色,但他認為這些風景并不爭奇斗艷,無法與他內心的憂愁相比。最后兩句“風景不爭多,奈愁何”,表達了他對境遇的無奈和苦悶。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辛棄疾的深情和離愁別緒,將個人的情感與對故鄉的思念融為一體。通過描繪美麗的景色,辛棄疾將自己的心境表達得淋漓盡致,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內心的痛苦和離愁。這首詩詞既展現了作者的才情和感受力,也反映了宋代士人的離鄉思念之情,具有濃郁的時代氛圍和個人色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