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杏花天(嘲牡丹) / 作者:辛棄疾 |
牡丹比得誰顏色。
似宮中、太真第一。
漁陽鼙鼓邊風急。
人在沈香亭北。
買栽池館多何益。
莫虛把、千金拋擲。
若教解語傾人國。
一個西施也得。
|
|
杏花天(嘲牡丹)解釋: 《杏花天(嘲牡丹)》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牡丹能和杏花比較顏色嗎?
看起來像宮廷里的太真是第一的。
漁陽鼙鼓響在風急的邊上。
我身在沈香亭的北邊。
買來種植池塘和庭院有什么好處呢?
不要虛耗財富,浪費千金。
如果讓牡丹說話,傾倒人的國家。
一個西施也能得到。
詩意:
《杏花天(嘲牡丹)》是辛棄疾用嘲諷的口吻,對牡丹花進行了一種譏諷和諷刺的描述。詩中牡丹被比作宮廷里的太真,自詡為第一。然而,辛棄疾通過描述牡丹的花色和環境,以及對人們對牡丹的追求和投資的嘲諷,暗示牡丹并不值得如此夸大和追捧。最后,他提到如果牡丹能說話,即使是一個普通的美女也能得到重視,這也是對牡丹虛張聲勢和自負的嘲諷。
賞析:
辛棄疾以幽默諷刺的筆調,通過嘲笑牡丹的自負和夸張,表達了他對世俗虛榮和追求外表的嘲諷態度。他以牡丹花為象征,諷刺當時社會上追求虛名和外表的風氣。詩中的漁陽鼙鼓和沈香亭北等具體景物的描寫,形象地展示了人們追逐名利的熱鬧場景,以及辛棄疾對這種現象的不屑和批評。整首詩以嘲諷的口吻表達出對功利主義和虛榮心的諷刺,對人們追求表面光鮮而忽視內在品質的深刻批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