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樓春(客有游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以病不往) / 作者:辛棄疾 |
山行日日妨風雨。
風雨晴時君不去。
墻頭塵滿短轅車,門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東野應聯句。
好記瑯玕題字處。
也應竹里著行廚,已向甕頭防吏部。
|
|
玉樓春(客有游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以病不往)解釋: 《玉樓春(客有游山者,忘攜具,以詞來索酒,用韻以答·時余以病不往)》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山行日日妨風雨。
風雨晴時君不去。
墻頭塵滿短轅車,
門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東野應聯句。
好記瑯玕題字處。
也應竹里著行廚,
已向甕頭防吏部。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一位游山的客人,卻忘記帶酒具,用詩詞向別人索酒,并用韻文回答。然而,因為作者辛棄疾身患疾病,無法前往與這位客人相會。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客人游山的場景,表達了辛棄疾對自然景色和自由閑逸生活的向往。詩中的風雨妨礙了山行,但當天氣晴朗時,客人卻不愿離去,暗示他對山水之間的美好享受。墻頭積滿了塵土的短轅車,門外人們走在芳草盈盈的小路上,描繪了山間寧靜的景象。
詩中還提到南城東野,應該是指南城的東邊野外。這里有人應該會聯句,表示這是一個有詩意的地方。瑯玕指的是名貴的瓷器,題字處應該是指有名的石碑或題刻。這些細節展示了作者對文化和藝術的關注和熱愛。
最后兩句提到了竹林中的行廚和防吏部的場景。行廚指的是行軍時的移動廚房,暗示作者曾經有過軍旅生涯。而防吏部可能指的是辛棄疾當時領導的吏部,但具體意義不明。這些描寫展示了作者的多才多藝和豐富的經歷。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細節的穿插,展示了辛棄疾對自然、文化和自由生活的熱愛,同時也透露出作者身世和情感的復雜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