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驀山溪(停云竹逕初成) / 作者:辛棄疾 |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
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__細雨。
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
|
驀山溪(停云竹逕初成)解釋: 《驀山溪(停云竹逕初成)》是一首宋代辛棄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橋流水,欲下前溪去。
喚取故人來,伴先生、風煙杖屨。
行穿窈窕,時歷小崎嶇,斜帶水,半遮山,翠竹栽成路。
一尊遐想,剩有淵明趣。
山上有停云,看山下、__細雨。
野花啼鳥,不肯入詩來,還一似,笑翁詩,句沒安排處。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描繪了一幅山水詩意的畫面,并透露出詩人內心的情感。
詩的前兩句描述了小橋流水,詩人懷著想要前去溪邊的心情,同時呼喚故友一同共賞美景。這里的故人可能指的是詩人辛棄疾自己,他以自己為伴,手持風煙杖屨(意為行走的裝束),一同走過窈窕的小路,經歷細微的起伏和曲折,水流斜帶,山巒半遮,形成了一條由翠竹栽成的路徑。
接下來的一尊遐想,指的是詩人在山水之間產生的遐想和想象。這里的淵明趣指的是淵明、越明,是兩位古代文人,詩人以他們為典型,表達了自己對于儒家文化和士人趣味的向往。
最后兩句描繪了山上停著的云,俯瞰山下的細雨。野花和啼鳥不愿進入詩中,一如詩人笑翁的詩句,似乎沒有安排的位置。這里表達了詩人的無奈和對于詩句創作的困惑。
整首詩以自然景色為背景,通過描繪山水之美,表達了詩人對于友情、自然和詩句創作的思考和感慨。同時,通過對于歷史文化和古代文人的回憶和向往,突顯了詩人對于傳統文化的熱愛和追求。整體氛圍悠然靜謐,充滿了濃厚的文人情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