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浣溪沙(常山道中) / 作者:辛棄疾 |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墻沽酒□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
賣瓜聲過竹邊村。
|
|
浣溪沙(常山道中)解釋: 《浣溪沙(常山道中)》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北隴田高踏水頻。
西溪禾早已嘗新。
隔墻沽酒□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
更無留影霎時云。
賣瓜聲過竹邊村。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旅途中的景色和情感。詩中的主人公經過北隴田,看到田地里的高腳踩水的農人頻繁勞作。接著,詩人又提到西溪,禾苗早已經嘗到新的生機。在旅途中,詩人隔著墻沿著小徑買了酒,酒中仿佛有纖細的鱗片飛動。突然間,天空飄起微涼的雨,但很快又無影無蹤,瞬間消散如云。最后,詩人走過竹邊的村莊,聽到賣瓜的聲音。
賞析:
這首詩詞以辛棄疾獨特的筆觸展現了一幅旅途中細膩而多變的景色。詩人以簡練的語言勾勒出北隴田的景象,高腳踩水的農人形成了一幅生動的畫面,突顯了農田的勤勞和生機。接著,詩人以西溪禾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的更新和生長,給人一種希望和新鮮的感覺。
隔墻沽酒的描寫增加了詩詞的趣味和情感。詩人通過隔著墻買酒的細節,表達了對世間瑣事的拋離和對詩意與美好的追求。纖細鱗的形象使得酒顯得尤為美味,也暗示了詩人精神世界的豐富和細膩。
詩中所描繪的微涼雨和霎時云以及詩人所經過的竹邊村和賣瓜的聲音,都給詩詞增添了一種流連忘返、離愁別緒的情感色彩。微涼的雨和轉瞬即逝的云象征著瞬息萬變的人生和人事,使人感嘆光陰的飛逝和世事的無常。而竹邊村和賣瓜的聲音,更是呈現了人間百態和生活的真實。
綜合起來,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色和人情世態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內心的感慨和對人生的思考。通過細膩的筆觸和意象的運用,辛棄疾以獨特的藝術表達方式展示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給讀者留下了深遠的思考和回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