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婆羅門引(用韻答趙晉臣敷文) / 作者:辛棄疾 |
不堪鶗鴂,早教百草放春歸。
江頭愁殺吾累。
卻覺君侯雅句,千載共心期。
便留春甚樂,樂了須悲。
瓊而素而。
被花惱、只鶯知。
正要千鐘角酒,五字裁詩。
江東日暮,道繡斧、人去未多時。
還又要、玉殿論思。
|
|
婆羅門引(用韻答趙晉臣敷文)解釋: 《婆羅門引(用韻答趙晉臣敷文)》是宋代辛棄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不堪鸝鳴,早教百草放春歸。
江頭愁殺吾累。
卻覺君侯雅句,千載共心期。
便留春甚樂,樂了須悲。
瓊而素而,
被花惱,只鶯知。
正要千鐘角酒,五字裁詩。
江東日暮,道繡斧,人去未多時。
還又要,玉殿論思。
詩意:
這首詩以自然景物描繪和表達作者內心的愁苦、無奈和對友誼的思念之情。詩中通過描寫春天百花盛開、江頭凄涼寂寞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憂傷和困頓。然而,當作者讀到朋友趙晉臣的詩句時,他感到欣慰,因為他們的心意相通,共同追求詩歌的境界。盡管作者感到快樂,但快樂之中又夾雜著悲傷。作者以瓊瑤和素白形容自己的心情,被花兒的美麗所惱,只有鳥兒能夠理解。作者希望用千鐘的美酒和簡短的五字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最后,詩人描述了江東日暮,他道別了離去的友人,但仍然渴望在玉殿上繼續討論詩歌的思想。
賞析:
這首詩以辛棄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春天的景象和內心的情感。詩中的景物描寫與情感表達相結合,展現了作者對友誼的珍視和對生活的矛盾感受。作者通過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描繪,表達了自己的憂愁和心境的復雜。他發現在自己郁悶的時刻,朋友的詩句給予了他一線希望和慰藉,使他感到心有所屬。詩中的"瓊而素而"形容了作者內心純潔而美好的情感,而被花惱卻只有鳥兒能夠理解,這表明作者對友情的理解和珍視。最后,作者表達了對友人的離別之情,但又表露了對繼續追求詩歌境界的渴望。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深刻的意境,展現了辛棄疾獨特的才華和情感的細膩表達。 |
|